给死人注意点什么,

参加完葬礼之后要注意些什么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辞男女略有不同。 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给死人奠酒词

六十花甲手中轮,唱歌还要轮时辰, 一更就把门来进,二更头上好谈论,三更烧香并奠酒,四更孝义摆哀厅。 如今正是三更了,烧香奠酒礼当行。一步行来二步参,三行四步到灵坛, 来到灵坛无别事,轻轻提起引魂幡,提起幡子手中存,召亡归位礼当行。打起东方东殿鼓,便把东方青旗舞,打东鼓来摇青旗,青衣童子引亡归。青衣童子焚香信, 召得亡魂受香烟,青衣童子成双对,召得亡魂早早归。 亡人你要随幡传,生人引进死人回,三魂渺渺归天界,七魄悠悠扑灵台。同名同姓我不道,要道真名真姓来,亡人请坐灵台上,化纸烧钱奉亡归。打起南方南殿鼓,便把南方赤旗舞,打南鼓来摇赤旗,赤衣童子引亡归。赤衣童子占香信, 召得亡魂受香烟, 赤衣童子成双对,召得亡魂早早归。亡人你要随幡传,生人引进死人回, 三魂渺渺归天界,七魄悠悠扑灵台。同名同姓我不道,要道真名真姓来, 亡人请坐灵台上,化纸烧钱奉亡归。 打起西方西殿鼓,便把西方白旗舞,打西鼓来摇白旗,白衣童子引魂归。白衣童子占香信, 召得亡魂受香烟, 白衣童子成双对,召得亡魂早早归。亡人你要随幡传,生人引进死人回,三魂渺渺归天界,七魄悠悠扑灵台。 同名同姓我不道,要道真名真姓来, 亡人请坐灵台上,化纸烧钱奉亡归。打起北方北殿鼓,便把北方黑旗舞,打北鼓来摇黑旗,黑衣童子引亡归。黑衣童子占香信, 召得亡魂受香烟, 黑衣童子成双对,召得亡魂早早归。 亡人你要随幡传,生人引进死人回, 三魂渺渺归天界,七魄悠悠扑灵台。同名同姓我不道,要道真名真姓来, 亡人请坐灵台上,化纸烧钱奉亡归。打起中央中殿鼓,便把中央黄旗舞,打中鼓来摇黄旗,黄衣童子引亡归。黄衣童子占香信, 召得亡魂受香烟, 黄衣童子成双对,召得亡魂早早归。亡人你要随幡传,生人引进死人回,三魂渺渺归天界,七魄悠悠扑灵台。同名同姓我不道,要道真名真姓来, 亡人请坐灵台上,化纸烧钱奉亡归。召得亡人归灵位,烧香奠酒奉新亡。话说此香道此香,初开天地哪有香,上古之间无此香, 撮土焚香奏上苍。上界神仙不认见, 差下蛮雷五百双, 蛮雷打破乌风洞,惊动香娘走十方。一枝走在沉洲过,如今排作是沉香, 二枝走在檀洲过,如今排作是檀香 。三枝走在广东过,如今排作是广香, 四枝走在鹤洲过,如今排作有鹤香,五枝走在丁洲过,有公有母是丁香, 六枝走在四城过,如今大小是四香,七枝走在降山过,如今排作降中香, 八枝走在松林过,如今排作是松香,九枝走在凡间过,祝靠天地免灾殃,十枝走在天子殿前过,天子年年烧御香。自从香娘走散后,又无香信在凡间, 后来交洲生一对,万丈多高放毫光,贤狄仙神会实宝,排名叫作是沉香。 先备长梯十二杆,后备短梯十二张, 长梯搭在短梯上,短梯搭在树中央, 猿猴神仙会上树,请它上树取沉香,先取一枝取不下,后取一枝落长江, 五月二十龙相会,蛟龙抢宝闹沉香。取得长沉香上岸,各处客人闹汪汪, 大本客人用船载,小本客人用步担,担在十字街前过,口口声声卖沉香。此香生在何处,生在何方,何人敢砍,何人敢担?生在红岩山上,张良仙师敢砍,护香童子敢担,担过通洲府步,口口声声卖沉香。

给死者上香是用还是不的

不的。给死者上香是用不的。规矩一、上香的香一定是天然香,贪图便宜或者不注意使用到化学香或者劣质香的话,这样是有害无益的,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好点的天然香供奉为好。规矩二、如果上香,发生断香是很正常的。香断了是香的质量问题,没有其它的事情。也有可能你上香的次数较少,对香不太熟悉。规矩三、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拿我们家来说是磕三个头,然后上三炷香,之后是烧纸,基本就这些。十里不同俗,具体你们那边怎么讲究,还得问当地年长的人。规矩四、上香就应该以虔诚的心愿,恳切默祷:第一支香,供养十方三宝。第二支香,供养父母师长。第三支香,供养一切众生。

出殡起灵词怎么说?

出殡时的起灵口诀是:起灵发丧,佛教发丧通用口诀吾身不是非凡身,手提金瓜重千斤,今有新故亡人……默名讳,犯了雌雄神煞,一斩去天殃,天神降吉祥,二斩去人殃,万事大吉昌,男凶并女怪,斩破自仙王,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普唵弟子斩过雌雄以后,百无禁忌,百事大吉,(点鸡血在大门口)。普唵祖师会阴阳,天上地下无忌防,不问你凶神并恶煞,行丧之处永无殃,报告左门神,右门神,大路修后一丈二,小路修后八尺,人要横过,丧要顺行,吾奉普唵祖师如律令,惊动天上三台门处此时开,诸煞皆回避,此处出丧来,(谨请天煞地煞出,年煞月煞出,日煞时煞出,麻衣孝士出,白虎定界处),普唵祖师大法王,两边排起八金刚,九牛玄狮排左右,于我托起这架丧,大斧重千斤,佛法显威灵,起。管事的说起灵,于是,有一个老者,拿着一把破菜刀,嘴里念念有词:好像是天圆地方令九章,门神护卫闪两旁,六神回避四煞遁,手握金刀来除丧,头顶北斗魁罡踏,雌雄二煞速速藏,金刀一砍凶灾灭,钢刀一下化吉祥。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就是便说边拿起一根桑木条,身体猛地跃起来,用刀一砍两段,这叫斩丧。出殡后续:众人就抬起了棺材,送殡的亲属们披麻戴孝的在前面,麻绳是要在出门的时候,有驾孝子的人,给解开扔掉的,然后,孝子们一路哭着,一路走着,一路回头下跪着,一声声地喊:谢劳嘞,谢劳嘞,炮仗响着,喇叭吹着,孝子孝女眼泪鼻涕一把一把的哭着,特别是坐在车上的女眷们,更是一边数落着,一边头一仰一合地哭着。有着篮子的老者,一边往篮子里拿着纸钱,一边抛撒。到了坟上,众人们相帮着把棺材放进坟坑里,人们喊着一二三的口号,把棺材稳稳当当的放到坟坑中间去,然后,管事的一句圆坟嘞,孝子孝女们,便围着坟坑,男女相反的方向转上三圈,最后拿着幡的人,要把幡扔到坟里去,儿媳们忙不迭的弯腰抓土放进自己的兜里。之后,刨坟的人就开始或砌砖或埋土了,孝子孝女们围着做最后的痛哭状,有的竟然哭昏过去,有时候相劝不走,管事的就是烧各种纸货,火熊熊燃烧起来,人们就躲了,不再哭了,然后,纷纷把孝帽头箍解了,顺着来时的道慢慢走回去。汉族葬礼的起灵前,孝子们一齐跪下烧纸,亲友齐集棺材的四周,阴阳先生站在棺材前,男姑舅、女主家需要不需要“”。(即揭开材盖)。如一致同意后,阴阳先生就要“”,后死者的长子要为亲人用蘸酒棉球揩拭眼睛、面额,也是亲友最后的一次瞻仰遗容。

懂送亡灵的朋友帮帮忙,我要送个朋友,有什么注意事项和流程,帮帮忙急啊...

德州解放前汉族丧葬风俗(能省则省,能免则免,新旧结合,入土为安。)德州解放前汉族丧葬实行的是土葬。由于受到儒家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其仪式相当繁琐。因贫富不一,故其形式各不相同。现将旧社会汉族的丧葬风俗叙述如下,供历史研究者之参考。一、倒头过去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在老人生前即把寿衣寿木等准备齐全。待老人病危时,给他穿上寿衣,抬在灵床上,停在正房中间。灵床上铺一绣莲花图案的黄色被子,身上盖一床绣有八仙图案的被单。条件差的贫穷人家也要铺一床黄色褥子,盖一床兰色被单。病人倒头(咽气)后,谓之“寿终”(男人死亡谓之“寿终正寝”)。如果儿孙们守在床前,就算得了儿孙们的“济”,否则就空养儿孙一场。儿孙们也认为没有尽到养老送终的责任。老人咽气后,要将一枚拴有红线的制钱(富有之家则用珍珠或金玉等物)放入死者口内,谓之“噙口钱”。再将一面镜子面朝里放在死者胸前。灵床前摆设供桌,上摆糕点、供果、长明灯、打狗饼子、打狗棒,小碗一个内放小米当香炉。然后,焚香烧纸,全家举哀恸哭。这时来帮忙的亲友将准备好的冥马(俗称倒头马)拿到大门外焚化(如死者是女性则焚烧冥轿,又叫倒头轿)。然后由死者的儿孙们哭着到土地庙前烧纸“报庙”。这一仪式要从老人亡故到“送三”前共进行七次。通过上述烧倒头马、报庙等活动,附近的邻居亲友及本家闻知其家有人亡故(当地称“过去了”),即可登门吊祭,谓之“热吊”。此时吊祭只表示亲近,不送祭礼。老人亡故后要“封门”。如果是祖父或父亲亡故者,要“封全门”——把门心、门框、门楣上的巾对联处全巾上白纸。如祖母或母亲死亡而祖父或父亲都健在,则门楣上不能贴白纸。这是按照封封建礼教的传说,男人为“天”,而门楣代表“天”,故男性长辈健在者不能“封全门”。丧主办理丧事要邀请有经验、懂礼仪的人来主持丧事的各项事务,俗称“总管”或“总理”。总理要按照丧主的意见及其家庭情况来筹措丧事的规模大小。一般都要办好下列各项事务:(一)、报丧,写一报丧单,写明某街某处某某先生或太太于某年某月某日逝世,定于某月某日送三候吊等字样,后面写明被通知亲友的姓名、住址,派人逐家告知,也有的人家不写报丧单,只派人到亲友家口头告知。(二)安排人分管账屋(收祭礼、写谢帖)、支屋(负责一应物品的购置和发放)、监厨(负责膳房的一切事务)、男、女迎送(招待前来吊祭的亲友)等职务。(三)设膳房、备酒席,招待前来吊祭者。(四)预定送三及发引时所需之各种纸扎用品。(五)搭设灵棚、经棚、待客棚等席棚。(六)有条件的要邀请和尚或道士前来诵经、送三、放焰口。老人亡故后,孝子、孝眷等都要穿孝服。孝服式样有严格的区别。孝子穿白孝袍,全白鞋,头戴用长条白布折叠成的勒头布,如系父亡母在者,勒头布的后飘带则左短右长。父在母亡者则后飘带左长右短。如父母双亡,则两边一样长。儿媳、女儿则穿白布衣裤,头带勒头布。孙子及五服以内的子倒则穿插孝衣、戴双尖形孝帽,覆半白鞋,服支越远者则覆鞋面积越小。孙子及曾孙等在鞋的后跟处缝一红布或在孝帽上缀一小红珏以示区别。五服以外的本家则只戴孝帽、扎孝带。家境贫寒者则到租赁铺租赁孝衣,对近亲本家只散发孝帽。二、入殓把死亡人的尸体装进棺木里谓之“入殓”。入殓时间不统一。棺木早已准备好的,一般在死亡的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入殓,如有亲人在外地,则要等他们赶回来看一看遗容再入殓。临时准备棺木的也要“赶热活”,必须在送三以前入殓。入殓习俗:首先将由七家灶膛内掏来的草木灰铺在棺材里(以防尸体腐烂后污水渗漏出棺外),然后在灰上铺一层白纸,富有之家则铺上一块“七星板”,即在一块长条木板上按“北斗星”形状钻七个孔,在纸或板上放制钱七枚(头部一枚,双肩各一枚,腰部一枚,左右胯各一枚,双脚之间一枚),入殓时全家围在亡人周围作最后一次瞻仰遗容(此时停止哭泣),由孝子抱着死者的头,其它孝眷及亲友等手提尸体下面的褥子将死者抬起轻轻放入棺木之内,随即将打狗棒放入死者的左衣袖里,将打狗饼子放在右衣袖里,再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撕破后卷成卷,塞在尸体周围,防止抬棺时尸体晃动。贫穷人家衣服不多,而用纸包土坯代替。富有之家有的还要放些殉葬品,如珠宝玉器或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等。然后进行“”,由孝子用析棉絮在碗内沾一点清水,顺着死者两眼由内向外轻擦一下,将棉絮塞入死者的两耳内。“”完毕,把死者胸前放的镜子取出,并把噙口钱取出后扔到房顶上。最后盖上棺盖,钉上“银钉”(一种异形木钉)。钉银钉时孝子等要念诵爹(娘)“躲钉”。此时孝子等可举哀恸哭。钉完银钉后将棺木停放在正房中间,灵前设供桌一张,上摆供果点心、茶、酒等供品,此时点燃香、纸,孝子等在灵前叩拜后,再拜谢帮忙的亲友,入殓仪式结束。入殓以后,灵前香火不能中断,一日三餐要按时供奉饭食,并焚化纸钱哭祭。三、送三人死后前三天要举行送三仪式(送三也叫接三,伴宿、伴座、送盘缠)。富有之家在这一天主要进行开吊、诵经、送三等项仪式,贫穷之家只举行送三仪式。丧家要在停放棺木的屋门前搭一灵棚,挂一帐幔或竹帘,将灵前供案移至灵棚内,供案上摆荤素菜类五碗,馒头两盘,供果五碟;茶、酒各三杯;香炉一个,白烛、蜡台各一对。供案前设拜垫,孝子等跪伏在供案前两侧的芦苇席上候吊。富有之家还要搭设客棚,设酒宴款待吊祭者。有的还要搭设经棚供和尚或道士诵经。前来吊祭的亲友都要送祭礼。至亲好友的祭礼一般是祭饯一桌(12碟为一桌,包括糕点及干鲜果品)、香烛四事(白烛一对、高香一封、“大金、银元宝”一对、烧纸一刀),冥马一匹或冥轿一顶、古箔一块。一般亲友则只送其中一种或几种均可。也有的送钱,谓之折仪。有的送祭礼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而派专人代送,这时丧家要视其情况,开给来人赏钱。(一)、开吊。即亲友等向死者吊祭的一种议事。开吊时孝子及死者之侄、孙等跪伏在灵棚的两侧,故称候吊。吊祭者至灵前哭号哀悼时,如系死者长辈,则哭号后一揖而退,如系死者平辈或晚辈这则要行叩拜大理。孝子等候吊者以叩拜礼回谢。如系女眷,则直接到室内灵旁哭祭,孝眷等则在室内陪祭并叩拜致谢。丧家对来吊祭的近亲要分送孝衣一身,孝帽一顶、孝带一条。如系远亲则只送给孝帽一顶,孝带一条。“老”姑爷或“少”姑爷前来吊祭时,先到灵堂哭祭叩拜后,由职事人陪伴送入客厅,不论年龄大小,都要让至上座,派专人作陪。随即由传会人(一种专为婚、丧事服务的职业人员)一手托着孝衣、孝帽,一手搀扶孝子至客厅前,传会人高呼:“孝子恳姑老爷(少姑爷)孝!”孝子行叩拜礼,并跪侯传会人给姑爷(少姑爷)穿好孝服,传会人再高呼:“孝子谢姑老爷(少姑爷)孝!”孝子再叩头后起立由传会人搀扶返回灵棚。姑爷身穿孝服,由职事人陪同再次来到灵前正式行拜祭礼,先上三柱香,后行四拜礼。姑爷的孝服要穿到送三以后才能脱掉。(二)、诵经。富有之家在送三时要邀请和尚或道士诵念经文,以“超度亡灵早升天界”。有关佛事活动,《德州文史》第六辑已有详述,本文不予赘述。(三)、送三。送三这一天,要把“吊钱纸”按男左女右之别挂在大门口。晚饭后,把“吊钱纸”取下来放在棺木上,把冥轿放在灵棚内,在大门外设供案一张,上摆供品、香烛等物,案前放冥马(牛)等纸扎品。用点燃的香在冥马(牛)、轿夫的眼睛中间烧一小孔,意为它们都睁开了眼睛。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后,送三仪式开始。孝子、孝眷及亲友等齐集灵堂,首先由孝子从棺木上下区下吊钱纸放入冥轿内,口念:“请爹(娘)上轿啦”!这时传会人搀扶孝子恳请亲友行送三礼,众亲友等依次到冥轿前行跪拜礼,然后由和尚(道士)到冥轿前诵经,诵经毕,吹奏乐器走向门外,孝子、孝眷等抬着冥轿随行,出门后将冥轿放在供案后面,然后跪在供案前面,候僧(道)诵经完毕后,将冥轿及各种纸扎品全部焚化,孝子等恸哭一场,然后叩谢亲友,送三仪式结束。(四)、放焰口。送三完毕后,至戌、亥时刻开始放焰口。有的户为了充分准备或许推迟几天。在灵棚内供鬼王像,院内放置金轿、银轿、杠箱、楼子等纸扎品。仪式开始,由孝子手捧亡人灵位,在僧人引导下走至院内,让灵位在金轿,银轿上方通过,然后将灵位放与鬼王像前,众僧人开始诵焰口经,诵经毕,主持僧将事先准备好的水、米、岁数馒头(与死者年龄相等数量的小馒头) “以及制钱等撒于院内,口念:“无主孤魂野鬼前来领取钱粮!”等语。然后将灵位放入纸楼子内,连同其它纸扎品一齐移至大门外焚化。僧人再次将剩余的水、米、馒头、制钱等撒与门外,并口念:“晚来的孤魂野鬼前来领取钱粮!”仪式结束。这一仪式是赈济孤魂野鬼,替死者祈福的意思。有含有为死者亡灵早升天界的意思,故孝子、孝眷等不能哭泣。四、烧“七”送三以后,普通人家就安排出殡了。出殡日期一般在老人死后的第五天或第七天,而富有人家还要请堪舆大宾(俗称风水先生)选好“风水地”才能出殡。在此期间还要进行烧七仪式。据传说,“阴曹地府”设有十殿阎君,是专门审理死者灵魂的神,行善者升“天堂”,作恶者入“地狱”。每殿阎君审理亡魂需时七天,十殿阎君审理完毕共需七十天。因此儿孙们在老人亡故后,每七天要烧纸哭祭一番,谓之“烧七”。烧完“十七”为“尽七”。但一般人家只烧“五七”或“七七”。富有人家在烧七时还要请和尚或道士诵经一天,至时邀请亲友参加,并设酒宴款待。也有的亲友花钱请僧(道)为亡人诵经,谓之“送经一坛”。烧七仪式要在晚饭后进行。灵前供桌上摆腊台一对,白烛通明,供奉荤素菜肴五碗,茶、酒各三盅。香烟缭绕,孝子、孝眷等跪伏在灵柩周围,焚化烧纸,恸哭一场。贫穷人家虽已将亡人埋葬了,也要每七天到坟前烧纸哭祭一番,直到烧完“五七”。五、点穴旧社会有一种说法,认为后世儿孙们的富贵兴衰与祖茔的风水好坏有关。因此在老人亡故后,也要请风水先生择一风水“宝地”将已故老人安葬,这一过程谓之点穴。旧社会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茔,俗称坟地。风水先生只要在祖茔内按照昭穆排列形式,或携子抱孙,或雁翅形排列,点定穴位,指定亡人头枕何方,脚踏何方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风水先生认为祖茔不好,就得另选新坟茔地了。点穴以后,风水先生即可按照亡人的生辰八字和历书的条文规定,选择好出殡的日期,丧主即可向亲友散发讣告,通知发引日期。六、发引发引是丧葬习俗中最繁琐的仪式。有的进行三天,即:成主、家祭一天,开灵候吊一天,发引安葬一天。有的分两天进行,即:成主、家祭一天;候吊、发引一天。一般人家只用一天,即候吊、发引。富有人家多在候吊这一天邀请和尚或道士念诵经文。灵柩发引前,孝子等要跪伏灵柩两侧候吊,静候亲友等对死者行最后一次拜祭礼。亲友来吊祭时要送祭礼,谓之奠仪或奠敬。祭礼多数送钱,至亲好友则送挽联或挽幛。挽幛上一般书写“驾返瑶池”、“西方接引”、“驾鹤仙游”、“一代英杰”、“一代女英”等词句。挽联则书写对死者品格情操的赞颂之词。发引前丧主要设宴款待吊祭者。发引俗称“出殡”。出殡前一般都要准备下列物品:1。引魂幡,发引前放在棺材上,发引时由孝子扛着,如系父亡用左肩扛,母则反之。2。丧杖,俗称“哭丧棒”,发引时由孝子用手拉着。3。仙水缸(罐),内放麦曲一块、杂粮及小米干饭,上口盖一大糕(此糕形似枣糕,但不用枣,而用面粉做成枣状)。用缸者在出殡时由两个人抬着送到坟地,用罐者由死者儿媳在出殡时兜着带到坟地。4。旧式小瓦两块,一块瓦的阳面上写一“盆”字,盆字外面用墨画一圆圈,在黑圈周围再用银朱画一红圈。此瓦在发引时由孝子摔碎(农村风俗摔瓦盆)。在另一片瓦的阳面上先用墨笔画一符咒,五个红点点入五个黑圈内。此瓦的阴面写明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此瓦在埋葬时放在棺材盖上。5。死者入殓时用的碗,连同菜刀一把放在屋门口左侧备用。6。备好抬灵柩用的卧轿。卧轿由底杠和上罩组成。抬卧轿的人数视丧局的大小和棺木的轻重而定。7。雇好吹鼓手。8。有条件的要请僧、道、尼姑等吹奏送葬。9。预购各种纸扎用品。发引时间城乡各异,农村在下午两点左右进行,城里多在上午十一点左右进行。有神主亭的大户在起灵前还要举行安主仪式。其程序如下:传会人先扶孝子至礼傧处叩请,礼傧由陪宾陪同,在鼓乐队导引下进入灵棚,开始颂赞礼。赞:“执事人引孝子出庐!”传会人将孝子引至灵棚。赞:“供案前就位!”孝子至供案前站立。赞:“释杖!”孝子把哭丧棒放在地上。赞:“行请主礼!跪!四匍匐!”孝子跪下四叩首。赞:“撒吉红!”传会人把红毡搭在孝子双臂上。赞:“请主于孝子!”传会人把神主盒放在孝子的双臂上。赞:“兴!引主入亭!”孝子站起,由传会人扶至神主亭前站立。赞:“跪!以下皆跪!”孝子等在主亭前跪下。赞:“执事者请主入亭!”传会人将神主盒连同红毡放入主亭内。赞:“行安主礼,四匍匐!”孝子等四叩首。赞:“兴,回府请柩!”孝子等起立返回灵棚。赞:“执事人领孝子行起柩礼,跪!四匍匐!执魂幡!执丧杖!”孝子等跪在灵前四叩首。传会人把引魄幡及丧杖交与孝子。赞:“三元职事请柩出堂,合家举哀!”此时传会人高呼:“谢礼宾老爷!”礼傧由陪宾陪同返回客厅。在行请柩礼时,杠夫们即围在棺木旁,做好抬棺的准备,当礼傧高呼请柩出堂时,在杠夫头的指挥下将棺木用手搭起,这时由专人用菜刀把放在门边的碗砸碎,孝子、孝眷等举哀恸哭。在吹鼓手的引导下,缓步将棺木搭至大门外,安放在棺架上,孝子等跪伏棺前,待盖好棺罩,女眷们都坐在灵后的送灵车上,其间派人将死者生前的枕头拆开,按男左女右入在大门边用火点燃。这时执事人高呼:“起灵!”孝子拿起写有“盆”字的瓦用摔碎,起身回头引导杠夫们抬起卧轿随行。送葬队伍的顺序,排在最前面的是各种纸扎品,其间穿插着吹鼓手、僧、道、尼等乐队,后面是关殡的亲友,主亭、影亭,灵柩前面是死者的子侄,服支远的在前,儿孙在后,孝子后面是灵柩,最后是女孝眷及送殡女眷坐汽车跟随。发引时还要派一个人身背“巴斗”,内装纸钱,沿途扔撒,谓:“买路钱”。在送殡队伍先进中,有的至亲好友在途中设供案拜祭,谓之“路祭”。遇有路祭者,送殡队伍停止前进,棺木不能落地,孝子跪伏一旁,候拜祭完毕,孝子行叩谢礼后再继续前进。当送殡队伍将要走出大街时,送葬的亲友即站在路旁不再前行,这时执事人高呼:“孝子谢送殡的老爷们!”孝子即向送灵的亲友们叩头致谢后,送殡的亲友同僧、道、尼等各自返回,唯吹鼓手送葬到坟地(因下葬时还要奏乐),但出街后停止吹奏。灵柩抬至坟地后,放在事先挖好的坟坑旁,遵照堪舆大宾的指挥,将棺木放入坟坑内,调好方向,将仙水缸或仙水罐放在棺木前面,把画有符咒的瓦放在棺木上面,孝子等围坟坑一周,各抓一把土撒在棺木上,然后跪伏一旁举哀恸哭。杠夫们挥锹填土将死者棺木埋葬,并堆成坟堆。埋葬的同时将纸扎品全部焚化,把引魂幡插在坟堆上(坟堆不准用锹拍平)。至此孝子等终止哭泣,待叩谢亲友及职事人后,脱掉孝服,丧葬仪式结束。孝子孝眷等回家时,有人在门口给他们每人一小块馒头,让他们吃下后才能进门。出殡后第三天是圆坟的日子,孝子等要到坟上烧纸哭祭,然后给新坟添土。圆坟以后,孝子要到送礼吊祭的亲友家中叩谢,谓之“谢孝”。

万能方法大全

万能方法如下:

就是去寺庙或道观,请高僧来主持,将物品的灵性激发出来,这也是一个认主的过程。此外,是一种让物品显灵的仪式,一般要对有灵性的物品才会进行,之后的物品,其效果才会明显,增运纳福,驱煞避邪。

物品的注意事项

的物品不可沾水,在同房之时,需取下物品,悬挂物品的绳子若出现破损,需要及时更换,女性佩戴物品时,生理期不可佩戴。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的,一般只有存在灵气的物品才需要。首先,玉石、水晶之类,需要注入能量;其次,古董类,例如五帝钱、八卦镜等古代流传的东西;最后,就是风水吉祥物。

个人的方法首先要选择良辰吉日,其次将物品清洗干净,放入装有井水和雨水的桶里侵泡三天,最后拿出擦干,涂茶油在相应的位置。的口诀一般都是“神不不降临、显灵显圣在十方”之类,不同的物品,口诀会有所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