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祖师签诗29号,三平祖师爷签诗

求《和平宋大峰祖师解签诗》的第27和第6签

大峰祖师解签第十二号

岱仙岩仙祖第廿二首姻缘签 求大神帮我看下 日出照四海 光辉天下明...

出行得意。三四句意为广结人缘必会某事有成。最后三句,若为子嗣,生男有望。但求财之心不可太过第十六保安卦中吉日出临东海 光辉天下明 动用和合吉 百事自然成 求财七分 六甲生男 婚姻可成

宋大峰祖师诞辰日?

家喻户晓的宋大峰祖师之大德千古传扬,闻其名者极多,但深知其人其事者甚少。 宋大峰祖师者,闽地人也。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宋宝元二年诞于豪门,幼性聪颖,才思敏捷,勤研诗文。至长终成大器,金榜题名,位列进士。公凭学识而入仕途,授浙江绍兴县令,为官数载。

惠来县的民族风俗

景屏:或称活景、藏景、美景屏。是一种广场游展式造型艺术。以戏出场面为内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构成一定主题的景观。游展时或配以锣鼓八音,更具气派,成为春节期间或盛大节日的拔尖节目。靖海镇有张、林、曾三姓,以造景闻名,代代相传。 潮州音乐:民国初期,县内有儒家乐社,又称闲间、乐社,系能奏会弹之人,在工作之余,组合弹奏。县城有“怡情社”乐班。民国36年(1947)又创“陶情社”,为精通、喜爱潮乐者聚合的小团体,并起了积累、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叙事长诗。唱歌册时,依歌册唱诵,歌声悠扬悦耳。听者边作手头工作,边听曲文。唱歌册只凭唱者顺口朗诵,七言、五言、浅白押韵,四名一韵,无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内容反映渔民生活与生产。1958年神泉镇业余剧团曾整理渔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渔村》曾参加汕头地区民歌汇唱。 大锣鼓:大锣鼓,为惠来县春节期间供游行表演的文娱活动。一队大锣鼓的组成可多达上百人,头尾可摆1~2华里。前有大旗招展,后有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大锣鼓演出时,队前用一根青竹挂一幅红幡,上帖金字“国泰民安”。接着是大旗队,肩扛大旗,一队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进。接着是以24面大锣(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钹,10只海螺为主的乐队。 鳌舞:方言称舞鳌,鳌鱼用竹、木、布扎形彩绘制成,长3尺,龙头鱼身。舞者手擎鳌鱼挥舞。一班有5只。在锣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径、跃龙门、咬斗、喧春等动作。 狮舞:方言称舞虎狮。惠来县春节至元宵有舞狮习惯。狮身是一幅近丈的黄布,狮尾为一大簇流芳状的红麻丝。舞时,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动作神态有理毛、舔背、抓痒、瞌睡等。还有一种称“高脚狮”,舞狮者肢踩高跷,并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狮娘。舞狮后,有武术表演,多为南派的手拳、棍、叉、双刀、双锏等真功夫。有的还表演纵身串火圈的惊险动作。 龙舞:方言称舞龙。惠来县舞龙,始于清咸丰年间。青山乡的螃蟹村和葵潭镇的长春村,有舞“双龙抢宝”的节目。光绪年间,惠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舞龙。龙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绘制作,九节或十一节为一条龙,一鼓一锣一钹伴奏。动作有反肚、翻滚、跳龙门、追珠等。 英歌舞:惠来英歌舞,一队英歌大体分为刚健雄浑的扣棒为“前棚”;丰富多彩的戏曲片断为“后栅”。集舞蹈、戏曲于一体。 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惠来人有吃七样菜的习俗,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有记载。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潮汕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 谢神:农历10~12月中旬,每村每社每户都择吉日、备盛礼拜祭神灵。通常是演戏(包括皮影戏)、大锣鼓、八音班、纸龙袍冠履、全猪全羊、大雅裸……特殊的祭礼有上刀梯、烧焰火,还有十年一祭的打火醮。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有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的寓意。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上灯”活动。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在民间的习俗活动中,还有不少是将这一种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民俗活动方式中。像新娘出嫁时,除了备一盏油灯外,还得备些龙眼干。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圆后,总会将汤圆数一数,如果汤圆是单数,那么意味着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生女孩。 保胎:妇女怀有身孕有许多禁忌;生产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为其补养。 坐腊、开荤:产妇在产后一个星期内,产房不能透风,这段日子叫做“坐腊”。到了第七天(有的地方是第九天或十二天),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吃肉、吃鱼来滋养身体。同时,还要备办礼物送给邻里亲朋,生男孩的送甜面条,生女孩的送用薯粉制的圆子,称为“圆仔”。到了满月,则必须备办丰盛的酒菜宴请亲朋好友,叫做喝“满月酒”。很多地方婴儿出生第十二日这一天要为他洗澡,会在洗澡盘里放入一颗像碗一般大的石头,表示孩子将来胆子会大。 最大的航标塔海上航标灯塔。位于惠来靖海镇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初建于1882年,数建数毁。灯塔为198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视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 葵潭大庚园葵潭大庚园位于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高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鑫主持设计。大庚园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 赤松观龙藏洞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8公里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庙,世称“龙藏洞”。这里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自然风光绮丽,民间传说:当地干旱缺水时,唯有此处终日泉水潺潺。 葵潭世铿院世铿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世铿院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龙吐珠,四周规模壮观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叶选平、马万琪、启功、沈鹏、孙轶青、关山月等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领导、名人名家无偿赠送的278幅丹青墨宝,该院收藏名书名画共500多幅。后部分主建筑九院合一,厅堂画栋雕梁,金镶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气派,极尽天工,厅堂及四厢刻有数百帧诗、词、联、匾额,东西长廊悬挂有匾额、楹联,琳琅满目,皆是珍品;屋顶分别雕塑有各类具有江南潮汕一带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竖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像动物,各种动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圃,花树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机。 海角甘泉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黄光山佛光寺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村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三年(1911)桂月(农历八月)碑刻为“黄光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名。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委文明活动场所”。2005年10月,应惠来县佛教协会和寺内僧众的诚邀,南华寺方丈传正大和尚正式担任佛光寺主持。 榕石永福禅寺榕石永福禅寺在惠来县城北部。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解放后,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不时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亭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 靖海古堡靖海古堡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古称靖海所。靖海所设于山地高处,城峘周长1500多米,高近5米。东北面城峘完整,有瓮城及城楼,墙以石垒筑,上有城垛及望孔。靖海所历来是潮汕地区的军事要地,明代在附近筑有南北炮台及烽火台。 客鸟尾石笋靖海镇客鸟尾石笋区距离惠来县城只有区区的30多公里,沿途是风光旖旎的海滨长廊,中间有国内第一航标塔等名胜风光,以及在建中的国内最大风能发电厂,是一条旅游的黄金路线。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金海湾国际高尔夫球会位于广东省惠来县仙庵镇东铺村金海湾植物园,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球会由澳大利亚T.W.P公司PeterThomson、Ross、Peter先生与中国的梁国坤先生共同设计和造型,具国际标准的美式、澳式和日式球道,标准的七十二洞球场。配套有金海湾岛果岭长击练习场。 庄严禅寺百花山庄严禅寺,位于惠来县城以东三十里处周田镇施家村,俗称“百花尖”。它创建于宋,明、清均有葺修和扩建,规模宏大。1983年10月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被批准登记开放,系岭东名胜之一。惠来宋大峰祖师惠来宋大峰祖师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岗前村,供奉大峰祖师,由民间集资七百多万元修建,时刻木雕均出自名师巧匠之手,是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品,极具鉴赏价值。 文昌阁塔文昌阁塔位于惠来县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奎光阁”。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登塔远眺,海光山色,尽收眼底。

官埭的历史文物、古树

官埭至今创乡已经650多年历史,是龙湖区闻名的古村落之一。现如今仍保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走进古官埭乡举目可见:参天的古榕树、古朴的老民居,昔日防御的古围寨,庄严肃穆的宫庙祠堂、象征荣耀的名门府第,崇文重教的学堂书斋,见证古官埭乡悠久历史底蕴和文明内涵。据不完全统计,现古官埭乡现存成规模的古民居群有两处,分别是扶龙寨(官埭头.官埭尾)、土城围(洋边)。祠堂14座、公厅30余座均为纪姓,庙宇13座较大规模3座,老书斋、学堂五座,古寨墙、寨门、更楼共7处,大夫第、儒林第10余座。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三十八棵,还有苦楝、潺槁(青金)、柳树、木棉、桂竹丛等。纪氏大宗祠纪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被收录入《广东省文物志》、《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地图集》等。祠堂座南朝北,三进二火巷一拜厅,四马拖车格局。大埕两侧树立两座旗杆石、门前二石鼓和门楼上“纪氏大宗祠”石牌匾,后刻有乾隆元年建祠碑文,大门两侧的石刻浮雕均为清乾隆年间原物,显示该祠堂古老建筑特色。大埕两侧种有四棵古榕树,其中两棵已有三百多年树龄,北侧至汕樟路有两大风水池(当地人俗称双胞池)。官埭纪氏大宗祠是潮汕四市纪姓大宗祠供奉着闽粤两省纪氏先祖纪恩.字元宠,自古是潮汕纪氏寻根认祖圣地。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六日都会在官埭纪氏大宗祠举行祭祖典礼,来自潮汕四市纪氏和海外宗亲都会前来参加庆典。民国13年12月12日,时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粤军少将纪阿开邀请下,带领粤军系枪扛炮,军队从官埭码头陇(现嵩山路与汕漳路交界处)至大宗祠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前往纪氏大宗祠祭祖,阵势甚为壮观。现今官埭除了纪氏大宗祠另外还有洋边纪氏家庙(向西祠)、官埭尾庚三纪氏宗祠、官埭头机学纪氏祖祠、官埭尾笃恭纪氏祖祠、官埭尾长房纪氏宗祠、官埭头二房纪氏宗祠、洋边三房纪氏祖祠、洋边尾房田祖纪公祠、洋边纪氏春叟公祠、官埭尾乐澹纪公祠、官埭尾纪氏恭祖祠、官埭尾进和纪氏祖祠、官埭头(南皋祖派下房祠)纪氏祖祠共13座房祠和30余座公厅。国王古庙官埭国王古庙系三山国王之大王爷,故当地人俗称大王爷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有670多年历史(相传元朝至正末年纪姓创祖于官埭,官埭陈姓已建有此庙祭祀)。是汕头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0平方米,包括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主殿中央供奉大王爷及夫人塑像,左供奉广东巡抚王来任与两广总督周有德,右供奉护法师公与注生公妈,右边设有一伙巷与厢房,两侧各有近年重修庙宇大型石刻碑文。庙前正对面设有天恩公神坛,右侧立有旗杆墩与旗杆。门楼上刻有“国王庙”石牌匾,大门两侧有两幅石刻将军兵马图浮雕,左:孟章将军爷,右:监名将军爷。拜亭至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广场对面绘有一幅麒麟照壁正对大门。整个庙宇庄严夺目,极具地方特色。官埭国王古庙为官埭三十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的地方保护神,历来香火旺盛,历史上曾多次重修,至今任保留有清代解签诗文谱。文革破四旧曾被改做生产队用地,广场被挪做肉菜市场,改革开放后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后又在官埭国王庙理事会倡导下于2005年、2013年举行两次大型修缮。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官埭国王庙都会举行大型的迎神祭拜活动,另外各村社也有自发组织“请神队伍”把三山国王和诸神香火请到本村祭拜,有能力村社会请上潮剧团还组织锣鼓队、标旗队等在本辖区举行游神,能力有限村社也会请木偶团或电影来热闹热闹 。玄天上帝庙官埭玄天上帝庙,位于官埭头中心街扶龙寨门后。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侧另建有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曾多次重修庙宇,原庙前东北侧修筑有近十块石碑,文革时破四旧均被拆除修建生产队厝寮实为可惜,改革开放后有幸村民找回三块,最早的石刻留芳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庙前门楼上刻“上帝庙”石牌匾,拜亭两侧立有一对石鼓,东北侧立旗杆墩与旗杆,东南侧设天恩公神坛。拜亭与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庙宇建筑面积虽不大,但石刻、木雕、嵌瓷等都极为精美。玄天上帝庙原是官埭纪姓保护神,后信众遍布官埭境内三十多个村居姓氏,分庙遍布南碧埠、佳和、东合、辛厝寮等村。相传某年潮汕闹旱灾数月四处田地龟裂,当地族老便寻求玄天上帝同乩择地寻找泉眼,并在境内多处地方挖出水源。当时玄天上帝显圣告知纪姓,所找水源要与境内各姓氏共用一起同心抗旱。因其玄天上帝大慈悲心而感动境内村民,信众一时巨增到境内所有姓氏,清末民国时期香火一度十分鼎盛。相传九月初九为玄天上帝成道日,按旧俗玄天上帝每年九月初六日开始巡游官埭三十六村(今龙祥、新津、珠池辖区)接受各信众的朝拜,九月初九正日返回本村巡游并回庙。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举行庆典。后在各村居姓氏乡贤商议决定,改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举行祭拜庆典。每一年由官一乡四村举行迎神、做大戏、进袍、做太平清醮祈福活动。每十二年官埭三十村前来共办庆典,除了以往活动外还要为玄天上帝进行修缮庙宇、妆金身等仪式。一心善堂官埭一心善堂,始建于清朝中期,原址位于洋边村码头陇集市。是一座两进一天井格局,其善堂左右各设1条火巷,外观采用硬山顶金式结构,整体是潮汕“四点金”传统建筑形制。庙门两侧立有一对石鼓,天井两侧各用嵌瓷镶有两座龙、虎井,主殿中央供奉宋大峰祖师塑像,正对面设神坛供奉天恩公。1937年日寇侵华及1943年潮汕大饥荒期间,官埭也是被日军侵略地方之一,汕头沦陷后日军霸路拆桥,物价上涨米价更是一天可以连翻两、三倍。一心善堂为此尽可能施舍米粥和番薯,可惜僧多粥少都很难满足灾民,每天善堂就在附近收到十几具因生病或饿死尸体。一心善堂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惨事,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举行施孤仪式,纪念这些死于沦陷、饥荒的冤魂。后鸥汀、浮陇、东墩、岐山等地也认可这一日祭孤,也纷纷效仿。也使得成为汕头市区祭孤最广一日。文革时期破四旧,官埭一心善堂原址遭到严重破坏,后善堂被改建为公社(镇)经联社布匹供应点。幸存的三个大石香炉被村民偷藏埋于今洋滨居委会东南侧古榕树下,直至改革开放后村民挖出被埋的三座石香炉,并在古榕下修建起一座小型“宋大峰祖师庙”。2012年当地乡贤重新成立起了一心善堂慈善会,并在善堂原址附近原官埭人民公社重建官埭一心善堂,以更好地来弘扬宋大峰祖师济世利人、行善至乐的精神,现善堂任在筹建中。百年古榕“革命树”榕树属常绿乔木,开淡红色花,树枝长有气根,是潮汕村寨常见必有树种俗称“神树”,无论村庄大小,创乡必种榕树,原因之一是榕树生命力特强,树龄可达几百年。根系发达,树冠面积可达上百平方米。树干虽弯曲而高耸,虽粗糙而挺拔,四季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夏季的树荫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满树的气根随风飘荡,有如老者的胡须。也象征族人乡亲繁衍不息,健康长寿。官埭乡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有三十八棵,其中官埭头边池古榕丛、洋边土城顶古榕、官埭尾“革命树”古榕更是官埭古树中的代表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潮汕平原革命根据地——官埭尾村曾经出现过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涌现了向敌人展开英勇不屈斗争纪喜龙、纪经其等革命先烈,在潮汕地下党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年革命地下党人曾经常活动、秘密开会的大榕树据点,被称为“革命树”。如今,这棵逾百年的大树,枝叶茂盛,耸立在官埭尾村的西南端、机场路与嵩山路的交界处,汕头市龙湖区把它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宋大峰祖师解签二十三签

马上锦衣回 一朝登云榜 脚踏步云梯 手攀月丹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