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规律,请问一下诸葛亮

诸葛亮是怎么观天象这么准的?有什么诀窍吗?

易经上都有,根据星辰,风向,日光的规律,就是简单的天气预报。纯属靠经验,准确率还行

请问一下诸葛亮姓什么名什么字什么

1、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3、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4、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5、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更多关于诸葛亮姓什么名什么字什么,进入:abcgonglue/ask/142a31161582606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诸葛亮北伐哪一次最接近成功?为什么屡败屡战?

诸葛亮后期一直致力于北伐曹魏的事业中。小说中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诸葛亮亲自北伐只有五次,进攻祁山只有两次。从蜀汉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28年到234年),六年的时间进行了五次北伐,这个频率不可谓不高。不过实际上五次北伐的动机、意义是有所不同的。起到的效果也不同。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诸葛亮五次北伐各自的动机、意义以及哪一次更接近成功。诸葛亮北伐的终极目的诸葛亮的终极目的当然是完成刘备遗愿,匡扶汉室,再不济也得打到长安去,还于旧都,有关中之地再面对曹魏也有一些优势。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策略中也是一路取关中,一路取河洛,可以说是最完美的设想。然而设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自从关羽丢掉荆州之后,《隆中对》也跟着一起完蛋了。其实丢了荆州以后,蜀汉还能够从汉中向东穿过所谓"东三郡"进攻襄阳,才从襄阳北伐。蒋琬就曾经打算这么干,但是平心而论这个北伐的计划实在太过理想化,且不说是否能够顺利拿下襄阳,即便真取得襄阳,同时还得防备东吴的军事威胁。蒋琬也是没来得及实行就被叫停,委屈巴巴地从汉中转移到涪县。诸葛亮除了拉拢孟达的举动以外,根本对襄阳毫无兴趣。诸葛亮北伐的终极目的就是拿下陇右地区,慢慢消化凉州,与汉中对关中形成钳击之势。至于关中地区,诸葛亮也有一些欲望,但是要低于陇右地区。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动机和意义诸葛亮一伐:陇右震动;功亏一篑诸葛亮一伐是在蜀汉建兴六年,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南征南中四郡保证后方稳定;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入驻汉中准备战争,诸葛亮对第一次北伐的重视程度很高,在前期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诸葛亮让赵云兵出褒斜道吸引曹真的火力,自己则跑到陇右地区进攻祁山。诸葛亮长期没有北伐意向,突然来这么一下,获得的战果非常多。南安、天水、安定投降,陇西郡一只脚在投降的门里,祁山堡守将高刚有投降的倾向,可以说是陇右震动,关中响震。诸葛亮一伐的目的最为纯粹,就是要拿下陇右然后进图关中。可惜的是诸葛亮所托非人,他让马谡去守陇右的门户街亭,结果被张郃随意打穿,功亏一篑。虽然诸葛亮迁徙了一千多户人口,还俘虏了姜维这个蜀汉后期支柱,但是这个意义与攻取陇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还引起了曹魏的重视,丧失了最好的机会。诸葛亮二伐:配合东吴;斩杀王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将目的定在了关中地区,其动机是配合东吴。因为当时东吴刚刚在西线获得"石亭之战"的大胜。《诸葛亮集》中说诸葛亮出兵关中是为了牵制曹魏,让曹魏难以报复东吴;《汉晋春秋》中说诸葛亮是抓住曹魏调集关中军队东下的机会。不管怎么说,诸葛亮二伐是配合东吴的仓促行动,而非一伐这种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个大概是没有问题的。诸葛亮在二伐中打了陈仓和郿县,《裴注三国志》中仅记载了"陈仓之战",而且十分详实。诸葛亮久攻陈仓不克,所有攻城手段都被陈仓守将郝昭化解,最后粮尽撤军。曹魏将领王双追击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反杀。但是整个战役意义不大,如果非要评价出来的话,也就是中线的张郃被调到了西线,多少缓解一些东吴的压力。诸葛亮三伐:逼退郭淮;取武都、阴平二郡诸葛亮三伐常常被人忽略,热度不高,但是这次北伐对于蜀汉来说最有意义。诸葛亮三伐与其他四次北伐不同,诸葛亮先是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郡、阴平郡,陈式也是刘备时期的老将了,但是没有个人传记。取武都、阴平也是他最大的功劳。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讨伐陈式,试图保护武都、阴平;诸葛亮率军到武都、阴平以北的建威,郭淮没有交战就退回曹魏,武都、阴平被陈式顺利拿下。武都、阴平两郡对曹魏来说意义没有那么重要,曹操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就从武都迁徙人口,基本上是放弃的态度。不过对于蜀汉来说,这两个郡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拿下武都、阴平,可以缓解汉中在西面的防守压力;另外武都、阴平也利于蜀汉北伐陇右或者河西,后期也确实分担了汉中平原的进攻职能。诸葛亮逼退郭淮,攻取二郡,可以说是整个北伐事业中唯一的疆域上的战果,也以此弥补一伐中任用马谡的失误,恢复丞相的官职。诸葛亮四伐:击败司马懿,因粮食不济退军诸葛亮一伐、四伐、五伐是规模比较大的军事活动,目的也很明确。诸葛亮四伐的目的还是祁山堡,而这个时候他的对手换了人,从曹真变成了司马懿。诸葛亮进攻祁山,司马懿从中线的荆州调到西线。诸葛亮继续北上击败郭淮、费曜等人抢先割取上邽的麦子,但是司马懿也及时赶到,战线又被反推到祁山以北的卤城。《汉晋春秋》中记载双方爆发过一次正面战斗,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绩。《汉晋春秋》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互为佐证,应该具有可信度。因为陈寿作为晋臣撰写《三国志》,必然要忽略司马懿的失败。诸葛亮正面击败司马懿,是围攻祁山并且继续向北推进的好机会,但是当时出现了连天霪雨的天气,粮食无法送到前线,留在汉中的李严要求诸葛亮撤军。诸葛亮撤军的过程中还射杀了追击的张郃。这次战役本身对蜀汉和曹魏之间的格局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却导致李严的罢免,诸葛亮加强对蜀汉政权的控制。司马懿也除掉张郃这个刺头,似乎皆大欢喜。诸葛亮五伐:在关中对峙司马懿,过度操劳病逝诸葛亮五伐在四伐之后三年,一伐与四伐中间也隔了三年,可以看出诸葛亮北伐的规律,以及对粮草的需求。与一伐、四伐不同的是,诸葛亮五伐是走褒斜道到关中地区。不过根据《郭淮传》的记载,诸葛亮这次的目的还是在于陇右,希望从关中切断曹魏关中到陇右的联系。如果成功的话,诸葛亮就可以派一支偏师去消化陇右,和一伐的部署恰好反过来。不过这个计划被郭淮破坏。诸葛亮五伐隔绝陇右,开始寻求机会与司马懿决战。可惜司马懿并不应战,只要防住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的目的就算达到。诸葛亮没有机会与司马懿进行大规模的交战,小规模的战斗倒是有发生,但是影响不大,只能长期与司马懿在关中地区对峙,最终因为操劳过度病逝。司马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此后蜀汉的北伐事业进入一个非常低迷的情况。哪次北伐最有可能成功诸葛亮五次亲自北伐,除了第五次北伐以外,多多少少有些战果。从整体上来说,诸葛亮三伐的效果是最大的,毕竟得到武都、阴平两郡,一直持续到蜀汉灭亡,从建兴七年到炎兴元年(即公元229年到263年),发挥了三十多年的效力。但这次北伐本来的目的就是这两郡,与攻占陇右、河西的终极目的相去甚远,更谈不上北伐的彻底成功。一般认为诸葛亮一伐与四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伐占了出其不意的优势,给曹魏造成的震动是很大的,至少三个郡握在手里,而且不独陇右,还有关中以北的安定郡。四伐消灭了大量的曹魏士兵,但是到底有多少斩获也不明确。《汉晋春秋》中记载"甲首三千",没有具体的数字,根本无法判断对司马懿的杀伤。有人推测"甲首三千"为上万甚至数万人,这个也不能够令人信服。姜维在"洮西之战"中杀伤曹魏数万士兵,导致的影响是邓艾等人差点想要直接放弃陇右,大量援军赶到西线的陇右以及关中。诸葛亮四伐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司马懿之后还受到了封赏。可见"甲首三千"并不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而诸葛亮一伐则不然,虽然也没有大量杀伤曹魏军队,却极其接近于割取陇右的目的。只要马谡守住街亭,诸葛亮攻破祁山堡,陇西郡投降,蜀汉对陇右地区的控制就会比较稳定;接下来诸葛亮既可以顺势入侵关中,也可以向西攻取凉州,继续为蜀汉积蓄力量。无论哪种决策,都可以给蜀汉的北伐事业打开新的局面。可惜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信任,他的失败既导致蜀汉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破产,也让自己和诸葛亮留下了纸上谈兵和不会用人的批评了。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诸葛亮集》、《中国历史地图集》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诸葛亮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诸葛亮的主要著作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真伪存疑)、《诫子书》。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後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 先主传》。 《南征表》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馀人,求欲死战。○《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 《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惧,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蜀书》本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拓展内容:诸葛亮的故事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隆中对策 三国志12的诸葛亮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赤壁大战 建安十三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桌游《三国杀》中的诸葛亮(标准版)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 三国示意图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诸葛亮的简介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白帝托孤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北战 南征 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诸葛亮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病逝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的主要成就简介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军事 八阵图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文学 《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师表》,是三国时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的成功秘诀!

小时候看影视三国,非常崇拜的就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的诸葛亮。饱经人世沧桑以后才明白,哪怕有了知识的储备,技能的提升,就一定能名扬天下了?还要有人脉资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第一次没见到,第二次大雪天见到了骑驴的黄承彦。黄老头说刘皇叔啊,我就是山村的一个老头而已,我没什么才华,你真的要做大事,你就应该请卧龙先生,诸葛亮他才是真正的高人,你要去请他呀!黄承彦是谁?他是荆州学术泰斗,诸葛亮的老婆姓什么?姓黄,诸葛亮的夫人是黄承彦老爷子的亲闺女,大家想想这个问题的本质,给自己的女婿找工作能不上心吗! 我们大家关注这些东西呢,其实是要找最背后的规律,黄老教授对诸葛亮的推荐对诸葛亮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年诸葛亮到荆州地区那是没有人脉的,有才华有能力,但是没有人支持。荆州有四大家族,“蔡、马、庞、黄”,诸葛亮的进步跟着四家人的支持有重要的关系。首先是老黄家,那诸葛亮就娶了黄老教授的闺女,那当然黄老教授特别感动。大雪天顶着发烧感冒的风险也得推荐,诸葛亮媳妇估计不怎么好看,他结婚的时候村里边有小孩念的童谣是: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诸葛亮搞对象,娶个老婆不像样。大概是这个意思,但诸葛亮的婚姻真的改变了他人生。 后来明白人生当中有四个重要人事:小时候有个好老爸,长大以后有个好老师,工作以后,有个好老板,结婚以后有个好老婆,人生四老结局很好。刘备遇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正是新婚不久,这个婚姻给诸葛亮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惊喜! 荆州的这地方讲四大家族,你没有他们的支持你是混不出来的。首先有了黄老教授家的支持,黄老教授支持诸葛亮推荐诸葛亮,而且这个婚姻又带来一个惊喜,就是四大家族联姻。黄老教授的夫人姓蔡,蔡老夫人是荆州水军大都督,蔡瑁的亲姐姐。从诸葛亮丈母娘这论,诸葛亮管蔡瑁应该叫一声舅舅,所以蔡瑁跟诸葛亮说,你娶了我闺女以后,咱们这里选代表我们全投你的票。 这个婚姻还给诸葛亮带来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诸葛亮老丈母娘的还有一个小妹妹,蔡小妹长得也漂亮,被当地行政长官刘表给相中了,我们看三国可以看到这蔡小妹在刘表面前那是说一不二。 关系有点乱,我们捋捋,诸葛亮老丈母娘的亲妹妹蔡小妹嫁给了刘表,蔡老夫人闺女嫁给诸葛亮,请问诸葛亮管刘表叫什么?诸葛亮管刘表叫二姨夫!姨夫那就不远了,所以也就有了刘表的支持。 有了刘表支持以后,蔡马庞黄四大家族,有了蔡家、有了黄家,接下来是老马家。老马家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是马良,马良又跟诸葛亮是同窗同学,而马良的弟弟是马谡。马谡又是诸葛亮的徒弟兼接班人,这样就整合了马家的资源。还有最重要的一家是庞家,老庞的掌门人叫庞德公,隐居在襄阳鹿门山。这个地方到后期还有一个名人叫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言归正传,庞老爷子最重要的观点是“天下三分、两路北伐”。后期的诸葛亮隆中对是庞老爷子指导的,一开始庞老爷子并不收诸葛亮这个学生,诸葛亮去几次都没有整合这个关系。了解一个人就是了解他的需求,整合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教授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老来得子,有个老儿子叫庞山民,庞山民青年才俊,但是没有女朋友,诸葛亮出面撮合老丈母娘,蔡氏老夫人为媒刘表为证,把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二小姐嫁给庞山民为妻,在盛大的婚礼之后,诸葛亮成了庞老教授的关门弟子,这就是人脉整合!庞山民跟诸葛二小姐婚姻很幸福,而且后来有个爱情的结晶,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小宝宝,起名叫庞焕!那时诸葛亮自己还没有孩子呢,所以诸葛亮对这个小外甥格外喜欢。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传世的文章,第一是《出师表》,第二是《诫子书》,第三是《隆中对》,第四是什么?《诫外甥书》,就是专门写给小庞焕的,庞老教授的孙子,诸葛亮特爱的小外甥庞焕。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诫外甥书》则阐述了“励志做人”的重要性。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的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此庞老教授就给诸葛亮出主意,要在官场上步步高升,需要给人抬轿子,互相抬互相支持,再者你要搞学术,你要有对手,你面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私底下都是好朋友,那叫互相成全,所以庞老教授告诉诸葛亮,你要有个学术对手,你才能名扬天下,这个对手是谁?庞老教授一点手把侄子叫进来,庞老教授的侄子就是庞统庞世元!这里我们再捋捋,庞统的堂弟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请问诸葛亮管庞统叫什么?你自己算一下。所以你以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有了知识的储备技能的提升就能名扬天下了?还要有人脉资源,有了人脉资源,你才能够纵横天下。诸葛亮在荆州由于经营了人脉,所以才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才引发了刘备的关注,你想刘备那么聪明的人,在请诸葛亮之前就不做一下调查,一个40多岁的人请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做企业顾问,就不慎重慎重。 所以王立群教授说:你要想进步成功,第一得有人说你行,第二说你行的那个人他自己得行,第三就是你自己得真行,第四就是身体也得行。所以诸葛亮在荆州地区众星捧月,跟这个人脉关系的支持是有密切关系的,“蔡马庞黄”四大家族都是诸葛亮的后盾,说白了刘备请的不仅是诸葛亮,更是他背后的那四大家族,当然诸葛亮也绝对是yyds! 你以为然否?!

该如何用科学来解释,诸葛亮能借来东风的行为?

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一直在民间有这非常传奇色彩,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不仅能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还能够呼风唤雨,掌握天时。只要有战事发生,似乎屋胜利的一方总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存在。《三国演义》别是诸葛亮借东风的这个桥段让人记忆犹新,也让人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但如果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眼光来分析是否诸葛亮真能借来东风呢?如果真能借来的话,又是以何借东风呢?这就要追溯到208年时候,曹操率兵南征孙权了。

208年10月曹操在长江北岸开始屯兵,他采取了庞统的铁索连环计,为了让自己船只能统一稳定的行驶在江上,便把所有的船用铁链锁在了一起。面对曹操的这一办法,孙刘联军的破解方法就是火烧连船,只是这一办法虽然好,但是用火烧必须要借助风力才能够让火势大旺,此外处于逆风区域的孙刘如果执意要用火攻,只会引火烧身,让火烧到自家船,因此在这种情况,便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在战事的关键时刻,诸葛亮站了出来,他说自己有能够呼风唤雨之能,能够借来东风。周瑜便与他约定,在十二月二十日的时候要借来东风,而最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就这样才使得孙刘在赤壁大败曹军。按照研究表明诸葛亮并非会什么奇门遁甲之术,而是他有着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才使得他能够"借"来东风。

首先诸葛亮选择借东风的日子是当年的11月20日,在古代中有着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当年的11月20日便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一个说法,如果在冬至之前阴气旺盛,那么长江沿岸就会有西北风,如果冬至之后阳气生长,则江沿岸刮起的便是东南风。诸葛孔明正是掌握了这一变化规律,才准确把握起的吹东风的时机。

此外,当时诸葛亮的家乡也离赤壁不远,因此比起曹操,他能够对当地的节气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所以它能够准确无误的预测出风向的变化,因此借东风这一行为可以看作是诸葛亮的学识与与实践结合得出的。

那么如果真是以上所说,诸葛亮又为何要故弄玄虚说自己借东风呢?实际上这是为了之后与孙权争夺荆州所作的铺垫。当赤壁之战结束后,就轮到刘备与曹操争荆州了,诸葛亮说:如果当初不是我借来东风,那哪有今天这样安定的局面呢?孔明便是以这套说辞来让孙权一方让出荆州。

虽然还有有人以为诸葛亮真会奇门遁甲之术,以此才能借来东风,但殊不知"奇门遁甲"也是有着自己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它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军事、历法等等知识,并不是一种奇异的"仙术"。

所以对于诸葛亮借东风的行为并不应该把它当作是某种特异功能或神仙法术,而是长期对天文、地理、气象的研究而成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