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看风水,湖南风水大师排名

曾国藩从这里出发

曾国藩的故事 道光十二年(1832)春天的一个清晨,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一对父子从一座普通农家宅院的大门里走了出来。 儿子叫曾子城,这一年二十二岁(1)。在这本书里为了方便,我们就统一用他后来改的名字“曾国藩”来称呼他。父亲叫曾麟书,这一年四十三岁。 两个人这么早出门,是去“赶考”。 考什么呢?科举考试的第一关—秀才。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分三步:秀才、举人、进士。“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功名。 这不是他们俩第一次并肩赶考,事实上,这对父子在湘乡科场已经是一对“名人”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双双屡考不第。 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入考场,结果考了十六次,年过四十,头发都花白了,连个秀才都中不了。未中秀才的读书人,不管年纪多大,在当时都只能被称作“童生”。老“童生”历来是社会上嘲笑的对象。有好事者曾经编过一个对子:“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2)意思是说:都八十岁了,还是个“童生”,可见你将来能活个几百岁;都到老了五本经书还没背熟,你真可谓“书生”。 读书人当中当然也有很多脑袋不灵光的,不过大多数都有自知之明,三五次不能取中就不再入场丢人。只有这位曾麟书,四十多岁了,仍然场场不落,只要有考试,必然早早赶到,最先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所以,每次考试出榜时,曾麟书去看榜,也常有一帮闲人来看曾麟书,对他指指点点。 而最近几科,众人关注的对象,又从曾麟书一人扩大到了他们父子。原来曾国藩才十四岁时,曾麟书就心急火燎地带着这个长子一起来考,而这个孩子也居然克肖乃父,连考了五次,也是场场落第。父子两人一起连续落第,这新闻效应就不止增加一倍了。 这就是曾国藩后来给他父亲写的墓志中说的:“府君(父亲)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久不遇。”(3) 人们提起这对父子,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荷叶塘的泥腿子曾玉屏梦想成为官宦人家,本来就是痴心妄想。 2.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中国人修家谱最重官爵,大部分人家的家谱中都能找到几个当官或者有功名的人。然而翻开《大界曾氏族谱》,一直翻到宋朝,不但找不到做过官的人,连读书人都没有一个。曾国藩后来在文章中说,“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4)。就是说,我们老曾家,从宋朝末年到清朝,五六百年间,连一个秀才也没出过。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见这个家族是多么普通。 偏偏到了曾玉屏这一辈,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发誓非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当官。 曾玉屏也是荷叶塘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个普通农民,年轻时没读过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买了一匹好马,穿着光鲜的衣服,成天跑到城里,和一群浮浪子弟混在一起。 有一天,他正在湘潭城的一个酒楼里和一群纨绔子弟纵酒高歌,忽然见一个老头领着小孙子从窗外走过。只听老头远远指着他,教育自己的孙子说:“你可别跟这个人学。他是荷叶塘白杨坪老曾家的儿子,你看他家里没什么钱,却总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这个家早晚都要败在他手里!” 那老头这番话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全被曾玉屏听到了。曾玉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本以为自己活得人五人六,没想到背后大家是这么看自己!他大受刺激,来到市场上,当场把自己的这匹骏马卖了,然后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回到家里。 这就是曾玉屏后来自述的“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5)。 从那天开始,曾玉屏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自是终身未明而起”。每日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干活,发誓要兴家立业。他后来对曾国藩说:“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菜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6)也就是说,他三十五岁才开始务农,每天带着长工,日夜苦干,把自己家的梯田扩大,连成一片,这样用牛耕作起来就方便了,产量大大提高。他在劳动中找到了乐趣,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凭虫鸣鸟叫就知道节气变化。家里种地、喂猪、养鱼,多种经营。家里种了半畦菜,每天早上他亲自锄草,傍晚则监督长工上粪。他告诉曾国藩,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才香。辛苦挣来的钱,花着才心安。 曾玉屏艰苦奋斗了十几年,置了百十来亩地,使曾家从普通的中农变成了家境殷实的小地主。他就这样在地方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他为人有主见、有魄力,脾气火暴刚直,所以地方上有什么纠纷,大家总是来找他排解说和。遇上那种不讲理的泼皮无赖,他“厉辞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7)。就是说,他厉声责问,说的话都在理上,最后那些地方上的恶霸也不得不低下头来。 勤苦发家之后,曾玉屏又做出一个重要决断,那就是把自己的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在传统时代,一个家族要真正发达,不是看你有多少亩地,而是看你家中有没有人读书当官。有了功名,一个家族的地位才能稳固。所以曾玉屏不惜重金,请来当地最有名的老师,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供出去。可惜曾麟书实在是太笨了,怎么也中不了秀才。 眼看着儿子没希望了,倔强的曾玉屏又把希望寄托在长孙身上。老头对长孙的希望之殷切,从小国藩的学业进度中就可以看出来。曾国藩虚岁才五岁,曾玉屏就命曾麟书给他开了蒙。才八岁,就读完了五经,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难懂经书。才九岁,就开始学作八股文。刚刚十四岁,就让曾麟书带着他到县衙的礼房报了名,填写了三代履历表,办好了保结手续,开始了科场生涯。 可惜这个长孙读书似乎也是不灵,每次带回来的也都是落第的消息。曾玉屏辛苦了几十年,花了无数钱财,最后只落得一乡人的笑话。 曾玉屏却不管别人笑话不笑话。他定下来的事,九头牛也别想拉回来。传统时代人们大多,经常有人劝他找人算一算,看看家里到底有没有科考之运,不要再这样白花钱了。曾玉屏却不信邪,曾国藩后来总结说,老头一生有“三不信”,不信看风水的地仙,不信医生,不信和尚道士,只信人定胜天。(8)凭什么别人家能供出举人进士,我们曾家就供不出来?儿子供不出来,我还有孙子,孙子供不出来,我还有重孙子,我就不信曾家没有翻身的一天! 道光十二年的这个早上,老头又一次早早起来,亲手替儿子和孙子整理好考篮考具,把他们送出大门,默默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望了很久。

哪位易经大师最好?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如下:

001、罗李华,福建福州人,当代著名易学专家。

002、邵伟华,中国湖北人,著名易学专家。

003、钟义明,中国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04、唐明邦,重庆忠县人,著名易学专家。

005、刘大钧,中国山东人,著名易学专家。

006、徐闯,江苏沭阳人,著名易学教育家、慈善易学家。

007、张志春,中国河北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08、颜廷利,广东佛山人,中洲派玄空风水名家。

009、许国桢,广东潮阳人,著名杨公风水学专家。

010、杜新许,广东罗定人,知名建筑风水专家。

011、李居明,中国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2、吴志文,广东佛山人,易学教授、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3、裴翁,中国广东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4、钟浩天,广东兴宁人,广东省情调研市副主任。

015、金雍闳,浙江宁波人,教授、易学专家、风水大师。

016、李金锟,广东汕尾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7、于希贤,中国北京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8、张东海,河北石家庄人,著名易学专家。

019、王华,四川重庆人,峨眉风水大师、易学教授。

020、潘汝汮,广西柳州人,太易玄空学十三代传人。

优秀家风小故事怎么写??

曾国藩的家风四字八句诀清明将至,恰逢“家风”一词正盛行于坊间。只见央视的小记者大街上逢人便问家风,懵懂的菜贩子硬着头皮说不短斤少两,大爷大妈一脸茫然地挤出“和善”啊“吃苦”啊等等,学生则必是“好好学习”,白领则俱云“打拼”,战士则无外乎“练好本领保家卫国”。但凡他们口中所说的,与中国人传统的“家风”,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儿。“家风”,原是与门阀密切相关的,是士族世家讲究的东西,常见的如“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者是也。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家风起码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约定俗成,共同认可;二是祖孙世代相传,风尚自然延续;三是非蜻蜓点水的一鳞半爪,而是涉及家族每个成员每个生活细节的较系统的言行规则。“风”不是一言半语,“风”是长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那位问了:难道平民老百姓就没资格讲“家风”吗?非也。主要是草民百姓没那工夫,饱肚子是顶顶要紧的事,遇见官员贪婪、天降灾难,还会揭竿而起呢,遑顾儒雅门风?顶多是父母交代一两句:乖,别惹事!这充其量是临时的教诲和叮嘱,与高门大户的所谓“门风”,风马牛不相及。曾文正公,用梁启超的话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国藩出身于湘乡的一个缙绅之家,标准的“耕读传家”者。所谓“耕”而又“读”,耕则退可以自守,读则进可以入仕。——此足见家风既包含道德提倡,初衷更在于子孙立世、光耀门楣。曾国藩做了十年京官,平定太平天国立下头功,坐镇两江总督,晚年在写给二弟国潢的信中,总结其祖父星冈公遗教的家风家规,概括为“四字八句诀“。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他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训,惟星冈公之都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使就范围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贤与不贤,六分是先天遗传,四分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训,特别是祖父星冈公的谆谆教导尤其应该谨守牢记,我近来把祖父的家规,编成四字八句,即:“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书“者,勤奋读书,广博求知。“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种菜。“猪“者,开圈养猪,正所谓”养猪也内政之要者“——有肉吃!“鱼”者,开塘养鱼,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写:“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种生气。”文正公总结道:“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而有一种生气,登其庭而有一种旺气。”“考”者,及时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传统教义里,正像曾国藩祖父所言:“后世虽贫,礼不可堕;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清明即至,神州山川尽烧钱,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又将上演,此虽不利于治霾,却大有助于孝道。“宝”者,邻里亲朋,友善相待。“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早”者,很明显,早睡早起,生活规律。“扫”者,洒扫庭除,勤劳整洁。既培养热爱劳动,也彰显居家品位。上述八项做好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设常行”,落实在行动上,家庭保证和睦幸福。而下面几项,曾文正工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看风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这些人,能远离就远离,别亲近接纳这些人,只能带给你无尽的烦恼。曾氏的四字八句家风秘诀,用当今的话展开来讲,就是刻苦学习、自食其力、尊长敬老、诚信待人、远离邪恶。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多不谋而合,只是,要真正做到并培育为惯常的风气,难上难矣!是故,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更非只言片语得来。

2023年中国十大风水师排行榜,著名的风水师有哪些?

天界山人李洪亮大师天界山人李洪亮大师,道号“昆云子”自称“天界山人” 被尊称为中国易学风水实战专家,易学界最高金罗盘奖获得者,中华周易协会 常务理事,世界周易学会风水学教授,天界山书院院长,高级风水师并荣获“中华周易协会”特别贡献奖 并收录于天界山人李洪亮先生汲取《周易》之精髓,融汇儒、释、道文化,悉心研究面相.手相.命理、阴阳宅风水、姓名、择日、六爻、奇门遁甲、道术等近20年,游遍祖国各大名川古刹道观.得多位名师、奇人真传,并古为今用,深入浅出,结合“堪舆风水的第三只眼”奇门遁甲用智慧选择环境、营造环境和调整环境,面对人生起伏跌宕,能处之泰然,如履平地。先生常年活跃于北京,江浙,两广,云南,山东,湖南,东北,内蒙,河北以及,,澳门,新加坡等地,常年担任多家单位的易学风水顾问,为全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近千家公司、楼盘、工厂、学院及家庭等进行堪舆风水、先生还经常进行易经讲座,及预测规划。挽救了无数濒临破产及解体的企业及家庭,被易学界尊称为易学奇才, 应广大朋友要求,于乙未年决定开宗立派创立了“八卦派”并开始收徒;授徒内容; 预测学 面相学 风水学 道医及道家法术等十几门课程。传奇爱国高手——李居明李居明诞生于中国,曾就职报界及影视圈将近十年后,特别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晦涩理论转化成现代人的畅快阅读,10多年来,已出版50多种着作,涉及风水、易懂、密宗等各方面,持续引起热销风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及应用作出了有益的试着。自己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对外宣扬传统风水理论,追求“说破”之科学精神,着书立言,以正视听,提高中华古文化的地位,遭受大众的广泛尊重。皇极派第28代传人——秦阳明秦阳明,北京人,周易世家,灵活运用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大六壬等功法,并多次参加命理书籍的调整。国际著名堪舆学家,国学周易世家传承人,皇极派第28代传人,中国易经文化研究院代理副院长、中国易经文化研究院天津办事处主任、中国国学研究院院长秘书、中国易经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国学(易经学)讲师、清华(易学)学生会副会长。凤凰卫视《娱乐高高手》节目顶尖评价专家、清华大学国学(易经学)特邀老师,被文娱界称为“中国易明星”,2023年出演奇妙悬疑片《大降魔师》。2023年出演悬疑、推理、猎奇、探灵剧《真探秦先生》。

曾国藩:笨人下笨功夫,笨功夫也是真本事

翻开我族六七百年的《曾氏族谱》,竟没有一个人考过秀才,甚至找不出一个读书人。我们家族三代,祖父,父亲和我,如果不是因为那匹被卖掉的骏马,恐怕这三辈子,我们都只会在族谱上平添三个简单的曾姓名字,在湖南省湘乡县白杨坪这个小村子里,过着日夜耕作的农民生活。曾祖不信风水,不信医生,不信和尚道士。他年轻的时候甚至不信自己!年轻的曾祖,整天无所事事,不下地劳作,跟着一堆纨绔子弟到处瞎逛,喝酒,挥霍,他感到风光无限,日子逍遥快活。有一次,他又骑着骏马来到县里,跟几个酒肉朋友在一家酒家喝酒。他身体有点热,懒散地把一侧身子依在窗台上,吹着凉风很舒爽。此时,窗边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头,正弯下腰对身边的孙子说,你千万不要学这个人,白杨坪老曾家的家底,肯定会被这种人败光的!他怕孙子被传染似的,急匆匆把他拉走了。声音虽小,却传进了曾祖的耳朵里。他不由一怔!自己感觉过得人五人六的,原来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这样败家之人。他转过来,看看还在斗酒的人,脑子突然清醒了许多。他站起来,有一阵晕眩,站稳后,他走出店家。当手落在骏马缰绳上的时候,他彻底清醒了,牵起缰绳就往县集市走,来到交易处把骏马卖出。随即,徒步几十公里回家。自此,曾祖整个变了样。早起早睡,日夜耕作,为人沉稳。通过积累,家里从一个中农之家,发展成小地主,拥有一百多亩地,建了大宅院。卖骏马,徒步归家的一路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活了35年的曾祖,彻底转变,他开始相信自己。曾祖兴家立业后,又产生了新目标。原来,曾家自宋到清,六七百年从来没有出过秀才,都是农民。没有官爵的家族,算不上荣耀。于是,曾祖把梦想寄托在老曾的身上,希望他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老曾老实本分,也很听曾祖的话,于是结果梦想,埋头苦读。1816年,也就是道光6年,他开始走上科举之路。可能祖上风水不好,也可能是脑瓜子真不好使。毕竟几百年的农民历史,大字不识,想要一朝翻天,可能还是想得太容易了。所以,可怜的老曾,考了16次都没考上秀才!老童生,成了村里的大笑料。很多人唱着跳着嘲笑他: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尤未熟,真是书生。意思是,你都八十岁了还考不上,这辈子寿命一定有几百岁。到老了连五经都没背熟,还真是一个书生啊!每次落榜的时候,他很伤心失落,回家的路上,很多人指指点点,他的头都抬不起来。但他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就是不放弃。在第17次科考时,他考上了。有的人四五次不中,就放弃了,可老曾,一直考到四十三岁才考中。可能他自己也找不到缘由,那时曾祖卖掉一匹骏马,他必须用一辈子的倔强和坚持,把它漂漂亮亮地赢回来。其实我的童年很短,只有虚五岁。那一年,老曾考了11年还没考上,曾祖有点慌。村里人让他看看风水,是不是祖上没有这种福德?曾祖不信风水,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奋斗,他坚定相信一件事:只要相信自己,极致地努力,就能做到。但是他也看到父亲年老,于是,他看上了我这个长孙。哎,多一个备胎也好啊!在曾祖的推动下,老曾在我五虚岁的时候给我开蒙。从此,我一脸懵逼地成了一个小书生,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读完五经,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我的童年,笨拙但勤奋。我每天都会背一篇文章,而且不背完上一句,绝不背下一句,这是老爹亲自传下来的法宝,是他的经验总结,这让一个人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依葫芦画样,但是很奇怪,我越用劲,却越是学得吃力。有一个夏夜,我正在背《岳阳楼记》。在昏黄的烛光下,我一句一句地背,但背完下一句时,又把前面两句给忘了。我清脆稚嫩的声音念了几百遍,还是背不起来!此时,一个黑影子从房梁掉下来,脚着地的时候却没有声音。我吓坏了,忘记叫喊。小偷跑出去后,我身体整个松下来,可是也感到巨大的沮丧,我真的是笨蛋吗?从14岁,老曾就迫不及待地带我到县衙办手续,我也开始了科场生涯。可是很不幸的,6年来,我每场都不中,我成了村里最大的笑话!因为到了第6年,老曾考上了!而我被全省“悬牌批责”,说我“文理不通”,我崩溃了,拖着如铅的脚步回家,穿过为老曾庆贺喜讯的人潮,默默地走进书房,把门锁上,没有再出来。第二年年头,我中了秀才,同年年底考中举人,这叫联捷。过了两年,我考中进士,28岁参加殿试考进翰林院。后期,我一路如骏马飞腾的速度,让人意外。但我却很相信,从曾祖到老曾,我们一直传承的,其实就是那一天,那一个原点,也是一个精神。一开始,我们立志光耀家门,后来,我做到两广总督,总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一代重辅,护国安邦。我是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立志为圣,方能成就一生。

曾国藩风云起伏的一生(1)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曾国藩祖上历代人都是普通人,务农为主。 但是曾国藩和他的父亲曾麟书走上科考道路。这不是他们俩第一次并肩赶考,事实上,这对父子在湘乡科场已经是一对“名人”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双双屡考不第。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分三步:秀才、举人、进士。“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功名。父亲在四十三岁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科考,给曾国藩榜样。原来曾国藩才十四岁时,曾麟书就心急火燎地带着这个长子一起来考,而这个孩子也居然克肖乃父,连考了五次,也是场场落第。父子两人一起连续落第,这新闻效应就不止增加一倍了。 读书必定是苦事,如果不苦,那你读的书肯定有问题。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考验意志的一件事。问世间,哪个名人未遭受到打击与嘲笑呢?普通人内心应该以此为松弛。 父子俩之所以持之以恒科考,是因为他的祖父曾玉屏。曾被人嘲笑,荷叶塘的泥腿子祖父曾玉屏梦想成为官宦人家,本来就是痴心妄想。 曾祖父曾玉屏也是荷叶塘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个普通农民,年轻时没读过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买了一匹好马,穿着光鲜的衣服,成天跑到城里,和一群浮浪子弟混在一起。有一天,他正在湘潭城的一个酒楼里和一群纨绔子弟纵酒高歌,忽然见一个老头领着小孙子从窗外走过。只听老头远远指着他,教育自己的孙子说:“你可别跟这个人学。他是荷叶塘白杨坪老曾家的儿子,你看他家里没什么钱,却总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这个家早晚都要败在他手里!” 那老头这番话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全被曾玉屏听到了。曾玉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本以为自己活得人五人六,没想到背后大家是这么看自己!他大受刺激,来到市场上,当场把自己的这匹骏马卖了,然后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回到家里。这就是曾玉屏后来自述的“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 从那天开始,曾玉屏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自是终身未明而起”。每日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干活,发誓要兴家立业。他后来对曾国藩说:“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菜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也。”也就是说,他三十五岁才开始务农,每天带着长工,日夜苦干,把自己家的梯田扩大,连成一片,这样用牛耕作起来就方便了,产量大大提高。他在劳动中找到了乐趣,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凭虫鸣鸟叫就知道节气变化。家里种地、喂猪、养鱼,多种经营。家里种了半畦菜,每天早上他亲自锄草,傍晚则监督长工上粪。他告诉曾国藩,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才香。辛苦挣来的钱,花着才心安。 曾玉屏艰苦奋斗了十几年,置了百十来亩地,使曾家从普通的中农变成了家境殷实的小地主。他就这样在地方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他为人有主见、有魄力,脾气火暴刚直,所以地方上有什么纠纷,大家总是来找他排解说和。遇上那种不讲理的泼皮无赖,他“厉辞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就是说,他厉声责问,说的话都在理上,最后那些地方上的恶霸也不得不低下头来。勤苦发家之后,曾玉屏又做出一个重要决断,那就是把自己的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一个家族要真正发达,不是看你有多少亩地,而是看你家中有没有人读书当官。有了功名,一个家族的地位才能稳固。所以人想改过自新,随时都可以出发。不怨天,不尤人。有自尊心的人,不是用在好比较上,而是与自己较真,总会做出一番事业。在传统时代,一个家族要真正发达,不是看你有多少亩地,而是看你家中有没有人读书当官。曾国藩虚岁才五岁,曾玉屏就命曾麟书给他开了蒙。才八岁,就读完了五经,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难懂经书。才九岁,就开始学作八股文。刚刚十四岁,就让曾麟书带着他到县衙的礼房报了名,填写了三代履历表,办好了保结手续,开始了科场生涯。曾国藩后来总结说,祖父一生有“三不信”,不信看风水的地仙,不信医生,不信和尚道士,只信人定胜天。凭什么别人家能供出举人进士,我们曾家就供不出来?儿子供不出来,我还有孙子,孙子供不出来,我还有重孙子,我就不信曾家没有翻身的一天!秀才考试分为三关:县试、府试和院试(也就是省一级考试)曾国藩崇拜的人是他的祖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因此他一生做事都和爷爷一样,倔强到底,绝不放弃。后来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曾国藩曾为自己取了个号,叫“涤生”。用力不能用蛮力。再重复老路不行了,他一定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曾国藩之所以屡次失败,主要是曾麟书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曾国藩开蒙后,很长时间内是由父亲曾麟书亲自教授。曾麟书读书很笨,教育方法也十分落后,就是四个字,死记硬背。这样教的结果,虽然基础打得扎实,却把曾国藩的灵性拘泥住了,怎么学也没有长进,写出的文章虽然四平八稳,但是笔力孱弱,缺乏打动人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的基础来自他的家庭,当然这不是怪罪父母,因为父母也有不自知的时候。人要不断学习,突破自己的思维障碍,不要有多大成就,而在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断迭代。人不会一层不变停留在18岁,自身不变,只能受制于时代,受制于自己。曾仕强后来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逐股对比,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一个人的上半场受制于外界的限制,但是曾国藩通过自身的意志和态度告诉我们,成年后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后的人生藏在我们内心的追求当中,就不能怨父母,因为机会不止一次。倘若局限于过去,局限于别人,仅仅是自己不思进取。曾国藩原本不叫曾国藩,而叫曾子城,号居武。当时有一次考试后,他请教一位副主考官朱士彦闭目沉思半晌,说道:“你现在的名字太晦气,不但不能发达,连殿试都过不了。但是改了名,你将来必是国家之屏障,社稷之藩篱。就叫国藩吧。”我们若想了解一个人,不要问他干了些什么,首先问他想干些什么。如果一个人想都没想过,就不要问他如何去做,正如你不必去问断了线的风筝要去哪里一样。 曾国藩说,“我经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我想这大概就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就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他曾经在成功后说:“ 只要立下志向坚不动摇,他的目的就能达到:“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曾国藩说:“孔子说,我欲仁,仁就来了;我说,我欲孔子,孔子自然就来了。关键是要有毅力,坚持到底。”他没有天资聪颖,也没有圣人指南的书籍,所以他只挑历代名人著作苦读,读来读去,转来转去,他就自觉不自觉地转到了理学经典上来。曾国藩诚恳地回答:“我要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成为名垂史册的圣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