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推断病情轻重,五行用于疾病的诊断

如何运用天地气化之理诊断疾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 高思华运气学说揭示了人与天地气化相应和人体疾病与天地气化相应的一般规律,明确了随天地气化之理而诊断疾病的基本观点。归纳所论,运用天地气化之理诊断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天地气化之理定病位病性(1) 以四时感邪定病位定性《素问·风论》、《素问·痹论》等编,根据五脏应四时,各以其时感邪受病的气化学说理论,明确提出了以四时感邪定病位定性的观点,指出:“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侯论》等篇,从脉应四时的角度,反复论述了如何据四时的不同脉家定脏腑病位。如《平人气象论》所说的“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而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为夏病,构甚曰今病。”就是指出了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不同和如何据四时五脏的不同病脉而确定病位、病时,展示了气化学说依时诊病的思想,提示人们临床诊断疾病时勿忘随四时五行定病位病性。为什么要以四门五行定脏腑病位呢?让我们看一看运气学说揭示的四时阴阳不同,为病亦各有不同的一般规律就不难理解了。运气学说认为:四时之气,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春夏阳盛阴衰,秋冬阴盛阳衰,为病亦具有春多温病、肝病;更多热病、心病;长夏多湿病、脾病;秋多燥病、肺病;冬多寒病、肾病,春夏病多伤阴、秋冬病多伤阳的规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五脏通四时,“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于其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鉴于此,根据五脏与四时五行的收受关系及人体阴阳之气与天地阴阳之气的相应关系来确定病位病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凡病发于春、感受风邪所致的疾病,可定位于肝、定性为风,凡病发于夏、感受热(暑)邪所致的疾病,可定位于心、定性为热(暑),见病发于长夏、感受湿邪所致的疾病,可定位于肿、定性为温,见病发于秋、感受燥邪所致的疾病,可定位于肺、定性为燥,凡病发于各、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可定位于肾、定性为寒。凡慢性病至春季定时发作,或于春季减轻者,可定位于肝;凡慢性病至夏季定时发作,或于夏季减轻者,可定位于心;凡慢性病于长夏之时发作,成于长度减轻者,可定位于胸;凡慢性病王秋季之时发作,戏于秋季减轻者,可定位于肺;凡慢性病于冬季定时发作,或于冬季减轻者,可定位于肾。此外,根据四时五行相胜的道理,凡慢性病主秋李加重者,也可定位于肝;凡慢性病至冬季加重者,也可定位于心;凡慢性病至春季加重者,也可定位于脾;凡慢性病至长夏加重者,也可定位于肾。见病发于春夏、感受阳邪,或病于春夏加上、秋冬减轻者,可定位为阳盛或阴虚;凡病发于秋冬、感受阴邪,或病于秋冬加重、春夏减轻者,可定性为阴盛或阳虚。再者,由于一日通于四时五行,昼日属阳,夜间属阴;平旦为春、日中为夏、日哺为长夏、下哺为秋、夜半为冬,故凡病于平旦之时定时发作,或每于下哺之时加重者,可定位于肝;凡病于日中之时定时发作,或每于夜半之时加重者,可定位于心,凡病于日哺之时定时发作,或每于平旦之时加重者,可定位于脾;凡病于下之时定时发作,或每于日中之时加重者,可定位于肺;凡病于夜半之时定时发作,或每于回哺时加重者,可定位于肾。凡病于昼日减轻夜间加重者,可定性属阳虚或阴盛;凡病于夜间减轻昼日加重者,可定性属阴虚或阳盛。但亦有阳虚病人却夜间安静而昼日反应较剧,或阴虚病人却昼日安静而夜间反应较剧者,则是因其挟有外邪,虚弱之正气得同气之助起而抗邪的缘故,临床亦当详辨。(二)随五方高下定病位病性运气学说揭示了疾病的发生随地理之五分高下不同而不同的一般规律,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就详细论述了五方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各异,为病亦各有特点的情况,认为“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皆为痈疡。”“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西方者,金石之玉,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病生于内”“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其地高陵后,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病多痿厥寒热。”《五运行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则主从五方地域不同,气候特点不同,为病多伤及相通之脏的观点出发,指出了五脏之病随五方而有异的特点,认为“东方生风……风伤肝”、“南方生热……热伤气”、“中央生湿……湿伤肉”、“西方生燥……燥伤皮毛”、“北方生寒……寒伤血。”《金匮真言论》亦将五方、五脏、五味、五蓄、五谷、五音、五星等各自归类,指出五方不同,病位有五脏相偏的特点。其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是以知病之在脉也”“中央黄色,人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牌……是以知病之面肉也。”“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北方黑色,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是以知病之在骨也。”《五常政人论》更从东西南北地势有高下,气候有温凉,从而影响人体的腠理开闭,为病有偏表偏里的不同,指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凡此均是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发病特点和规律,论证了地理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密切关系,为因地制宜原则的提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显然,临证之时充分考虑到病人所处的地理因素对病生的影响来参考疾病的定位定性是诊断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一般说来,居处东北高寒之地者,定位应多考虑肝肾,定性多考虑风寒;居处西北高原之地者,定性应多考虑凉燥,定位应多考虑肺肾;居处沿海潮湿之地表,定位应多考虑肝脾肾,定性应多考虑风寒湿;南方气热之地者,病多伤阴,定性应多考虑阴虚;北方气寒之地者,病多伤阳,定性应多考虑阳虚;久居湿地者,多脾湿之疾;地高寒凉之地者,多腠理闭而外寒里热;地下温热之地者,多腠理疏而外热里寒,凡此种种,在定位定性诊断疾病时都必须认真参考。(三)随运气之变定病位病性从《素问》七篇大论的内容可以看出,运气学说不仅讨论了干支推算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之常和运气的胜复、郁发、至而不至、不至而至以及发无常会的卒热之变等气候变化之变,而且在讨论气候的常与变时无一不同时讨论了相应的病候,不厌其烦地提示人们随时的运气之变皆可影响人体而变生相应的疾病,因此,临床在随四时主气定病位病性的同时,还必须参以随时的六气之变来定病位病性。一般说来,不论何时何地,凡由于气候变化,明显因感受风邪所致的疾病应定性为风,并或可定位于肝;明显因感受热(暑)邪所致的疾病应定性为热(暑),并或可定位于心;明显因感受湿邪所致的疾病应定性为湿,并或可定位于脾;明显因感受燥邪所致的疾病应定性为燥,并或可定位于肺,明显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应定性为寒,并或可定位于肾。慢性疾病,每于厥阴风气偏胜时病即发作或见加重者,可定位于肝,或同时定位于肝脾或肝肺;每于天气炎热,少阳火气偏胜时病即发作或见加重者,可定位于心,或同时定位于心肺或心肾,每于阴雨雾露太明显阴湿气偏胜时病即发作或见加重者,可定位于脾,或同时定位于脾肾或脾肝;每于天气凉燥阳明金气偏胜时病即发作或见加重者,可定位于肺,或同时定位于肺肝或肺心;每于天气寒冷太阳寒气偏胜时病即发作或见加重者,可定位于肾,或同时定位于肾心或肾脾。(四)参体质之异定病位病性运气学说不仅强调了随天地五运六气之变而诊病辨证,而且没有忽视人的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当随体质之异来辨析疾病特点。如《异法方宜论》专门论述了东西南北中五方不同,气候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从而体质特点不同,造成了为病亦各有特点的大致情况,提示人们当防体质之异而辨证诊病;《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更将人因体质分为木、火、士、金、水等不同类型,以司天之气生于上可影响全年的气候变化这点相比喻,指出了不同类型的人与不同季节气候的相应情况和感而病生的特点,认为“木形之人,比于上角……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阻佗佗然。火形之人,比于上征……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土形之人,比于上宫……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金形之人,比于上商……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教然。水形之人,比于上羽……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主,足少阴汗汗然。”亦是指出了人的体质不同,与四时六气的收受关系各不相同,为病各有特点,提示人们临证时当考虑体质因素因人而诊。一般说来,小儿肾气未充,脏腑未壮,尤易伤食及外感风寒,故小儿患者定位应多考虑肾、脾、肺,定性应多考虑风寒、食积;青壮年阳气旺盛,且每喜恃强争胜,易于耗伤精气,故青壮年患者定性应多考虑阴虚,定位应多考虑胃;年老之人精气已耗,肝肾已衰。故老年患者定位应多考虑肝肾,定性应多考虑阴虚;妇女由于月经及孕育的关系每易伤精耗血,且由于心理因素易于气郁伤肝,故妇女患者定位应多考虑肝、肾、脾,定性应多考虑精血亏虚、气滞血瘀;形体偏胖者,定位应多考点脾、肾;定性应多考虑气虚、痰湿,形体消瘦者,定位应多考虑肝肾,定性应多考虑阴虚;嗜食酒肉肥甘之人,定位应多考虑脾、肝,定性应多考虑湿热。(五)据症候体征定病位病性运气学说强调了当随四时、五方、运气变化,体质不同而诊断疾病,同时更强调了绝不能机械地依四时五方运气变化和体质不同来推断疾病,《至真要大论》不仅提出病机十九条,举例论证如何据疾病的症候表现和体征所见来审证求因,更强调指出诊病辨症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告诫人们当根据不同病机所应该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临证详辨其病候表现而求其病机之属,有其症者,求其为何而有;无其症者,求其为何而无。病候多者求其何属;病候少者亦求其何属。皆要随症求证,审察病机而诊其病。也就是说,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定位定性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一般说来,就定位而言,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反映为何脏的生理机能异常,就应该走其病位于何脏。比如说:肝之流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与胆相表里,故凡见反映肝胆之疏泄失职,肝藏血不能,筋、目、爪甲及肝胆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的症状与体征,均应定位于肝(胆)。他脏类推。就定性而言,患者的症状和体行反映为六气中何气偏胜、人体气血阴阳何气之虚、气血痰食水火何气之郁(瘀),就应定性为何。有关如何依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来审证求因,确定病位病性这方面的内容,各种中医教科书及许多中医书籍中均有论述,此不复赘。 二、随天地气化之理判标本病传(一)、随天地气化之理判病之标本疾病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异常的生命过程,其表现错综复杂,几脏同病、虚实错杂、数邪并见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病位病性确定之后,正确判断何为原发、何为继发以及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亦即是正确判断何为本病、何为标病以及本标同病的不同性质,是正确诊断疾病,进而正确立法施治的主要环节,而要正确辨析标本,就必须根据运气学说揭示的阴阳更胜和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来辨析不同病候所反映的既病脏腑内部的阴阳失调的病机,以及同病脏腑之间的五行生克制化紊乱的病机,从而抓住本标病传的实质。具体说来,临证之时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根据证候出现的先后辨清何为本病,何为林病,继而根据阴阳对立互根和五行生克乘侮之理,认真分析本病与标病的病侯,把握本病、标病极其相互之间的病机所在。举同是肝病及脾的四个患者为例:甲病人为壮年男性,因于生气而先见急躁易怒,头痛头胀,胁肋胀满窜痛,继而出现胃脘疼痛胀满,纳差食减,苔薄白,脉弦有力。乙病人年逾花甲,患眠差多梦、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多年,近来又见头晕耳鸣、心烦易急,偶有头痛头胀,继而又有脘闷纳差,时有恶心,四明乏力,大便偏干,舌瘦质稍红,苔薄白稍腻,脉中取弦大,沉取弦细。丙病人性格内向,因恋爱受挫而长期情志不畅;精神抑郁,自觉胸胁闷满,心烦易怒,渐至脘闷腹胀,纳食减少,肢体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细。丁病人为中年知识分子,终日伏案,每每工作至深夜,渐至视物昏花,目干目涩,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近一月来又有食欲减退,胁满脘痞,每日日落前后腹胀如鼓,至夜半减轻,大便干,小便稍黄,舌体瘦,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分析病史,此四例患者均是先见肝病之候,继兼脾病之证,同属肝病及脾,肝病为本,脾病为标。甲乙二者于标病之先均现肝气偏亢之证,属肝旺乘脾,然甲病人病程较短,其肝旺表现为头痛头胀、胁肋胀满窜痛、急噪易怒,脉弦有力,且正值壮年,其病明显因于生气,显然证其本病为暴怒伤肝,肝气上冲横逆之实证;乙病人病程较长,年近八八,在头晕、耳鸣、心烦、头痛头胀之肝旺症候出现之前已有多年纳差多梦、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病史,且舌瘦质稍红,脉虽中取弦大而沉取反弦细,显然证其本病又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之本虚标实证。故二者虽同为肝旺乘脾,但其本病却一虚一实,就治病求本而言,前者应急以疏肝行气而泻肝气之实,后者当主以养肝平肝而制肝阳之亢。丙丁二者于标病之先均现肝气不及之症,属肝虚脾侮,然丙病人同情志不畅致肝气抑郁,疏泄不及,水不疏十而脾来侮之,其本为肝气上虚;丁病人为过劳耗伤肝阴,在出现胁满脘痞、食欲减退、每日日落前后腹胀如鼓等肝气虚,木不疏土而脾来侮之的症候之前,先有视物昏花、目干目涩、失眠多梦、舌瘦脉弦细等肝阴不足的征候表现,证其本例之肝气虚实为阴不化气依然,其木乃是肝阴亏虚。故就治病求本而言,前者当以补肝气为主而调其肝用,后者当以养阴为主佐以补气而调其肝用。同时,就甲、乙、丙、丁四者的标病而言,虽同为脾胃之病,但有以胃气不和为主者,有以脾不健运为主者,有挟湿者,有不挟湿者,在症候表现上各有不同,临症均应认真辨析,以使立法施治时不致有误。(二)随天地气化之理判疾病转归随天地气化之理判疾病转归中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随四时更替判疾病转归首先,应根据病位的不同,注意随五脏与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而判断疾病的轻重转归。一般说来,病在肝者,往往至春好转,至夏痊愈,若夏时未愈,则往往至秋加重,至冬则相对稳定;病在心者,往往至夏好转,至长夏痊愈,若长夏未愈,则往往至冬加重,于春则相对稳定;病在脾者,往往至长夏好转,至秋痊愈,若秋未愈,则往往于春时加重,于夏则相对稳定;病在肺者,往往至秋好转,至冬痊愈,若冬时未愈,则往往于夏时加重,于长夏处于相对稳定,病在肾者,往往于冬时好转,于春时痊愈,若春时未愈,则往往于长夏加重,于秋时相对稳定。之所以如此,根据气化学说的观点,是因为五脏之病的转归具有随四时所主而“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的规律。举肝为例:病之在肝,必是肝之正气不足,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春气通于肝,肝之正气得春气之助,即可逐渐恢复,而奋起抗邪,使病有起色,随着正气的不断充实,即可抗邪外出,故病在肝者往往于春时向愈,于正气回复之后的夏季而邪去正安,春属目,为肝之本位,夏属火,为木之所生,故云“自得其位而起”,“至其所生而愈”。秋气通于肺,肺得其时而气胜,胜则克木,故肝病往往于秋时而加重,由于秋属金,为木之所不胜,故云“至其所不胜而甚”。冬时虽阴气盛极,然亦孕少阳之生机,肝气将复,但又不足以抗邪外出,正邪相持,故肝病于此时往往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由于冬属水,为木之母,故云“至于所生而持”。余脏类排。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五脏之病的四时转归规律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提出来的,由于脏腑相关,疾病计往不限于单一脏腑,其性质又有虚有实,且病邪性质又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的不同,故临床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判断疾病转归时应综合分析,尸体情况具体对待,切不可拘泥于一般。其次,应根据病性的不同,注意随疾病的阴阳虚实与四时阴阳盛衰的相互关系而切断疾病的轻重转归。一般说来,病性为阳盛或阴虚者,往往至夏加重而至冬缓解,病性为阴盛或阳虚者,往往至冬加重而至夏缓解。这是因为春夏阳长阴消,夏时阳气盛极;秋冬阴长阳消,冬时盛气盛极,阴盛则更加助阳而伐阴,阴盛则更加助阴而伐阳。2、随昼夜更替判疾病转归随昼夜更替判疾病转归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一是应注意一日应四时,人体阳气亦随昼夜的阳气盛衰而盛衰,故疾病多于平旦至日中渐趋减轻,下午至夜半渐趋加重,即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歧伯日:四时之气使然也……春生夏生,秋收冬藏,是气之常化,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归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二是应注意疾病性质与昼夜阴阳之气的盛衰关系,根据病性的阴阳偏颇,随昼夜的阴阳更胜来分析判断其轻重转归。病性为阴盛及阳虚者,多是昼轻夜重,病性为阳盛及阴虚者,又多是昼重夜轻,即如《素问·三部九峰论》所说:“九侯之脉,旨沉细弦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水者,以夜半死。”王是应注意一日分五行,由于病位在五脏的不同,往往因五行制胜而在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轻重转归。即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晡慧,日出甚,下晡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3、随运气盛衰判疾病转归随运气盛衰判疾病转归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依运气盛衰的乘侮及胜复之理判疾病转归,一是随实际气候的变化判疾病转归。运气学说认为,天地气候的变化,具有一个自稳调节的规律,一方面,气有余则制其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另一方面,运气之变又犹如权衡,有胜气,必有复气,风气太胜,则燥气来复;暑气太盛,则寒气来复;燥气太胜,则火气来复。湿气太胜则风气来复,寒气太胜则湿气来复。胜甚则复甚,胜微则复微。这就提示我们在临证时一方面应根据病位的不同随运气盛衰的乘侮之理来分析病势进退判断疾病转归,另一方面应根据病性的不同随运气的胜复之理来分析病势的进退判断疾病的转归。比如,暴怒伤肝之疾,每每先见胁肋胀满窜痛、心烦易怒,或头痛头胀,为肝气有余而上逆之证;此时就应想到继而可能制其所胜而见胃脘胀闷疼痛、纳呆呃气之肝气犯胃之证,若继续发展,还可能侮所不胜而兼见干咳胸痛、口苦目赤,甚或咳血之木火刑金之证;相反,若临床见有因长期情志抑郁或过劳等其他原因耗伤肝气而致的症见两胁闷胀不舒、嗳气、郁闷不乐、舌暗淡、苔薄白、脉沉弦细之肝气不足证,就应考虑到继而可能脾气来侮而见纳呆脘痞、腹胀腹泻、甚或腹水肿胀之证,亦可致肺气来乘而兼见胸闷短气、咳嗽气喘之证。其他如心气盛则往往乘肺侮肾,心气虚又往往肾乘肺侮;脾气盛则可乘肾侮肝,脾气虚则可肝乘肾侮等,均可类推。就病性而言,病邪盛极往往可兼见所不胜之气来复的病候,还可出现与本质相反的假象,如风邪太盛可致燥气来复而兼伤阴化燥之象,寒邪太盛可致湿气来复而兼身重浮肿的挟湿之证,热邪盛极可致寒气来复而现恶寒战慄的假寒之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临证时除掌握六淫病传的一般规律外,还应随六气的胜复之理考虑不同病性可能出现的特殊的病传现象。运气学说还十分强调以当时当地的实际气候变化为依据,看疾病性质及脏腑虚实与气候变化相得与否来予测疾病的发展转归。凡病性与六气变化不相适应,即所谓“不相得”,如病性为风寒而又值气候为风寒偏性;病性为湿而又遇阴雨连绵;病性为热(火)偏遇连日酷暑;病性为寒却逢冰雪天气;或阴虚之病忽通高温气候;阳虚之疾突然气温下降之类,病情往往趋于加重。凡病性与实际气候变化正相适应,即所谓“相得”,如病属阴盛或阳衰而遇温热天气,病属阳盛或阴虚而逢低温气候之类,反而可望得天气阴阳之助而使人体阴阳自和,病趋好转。综上述可见,确定病位病性,辨析标本,把握病机和正确判断疾病的传变及予后,是疾病诊断的两个基本内容。前者是指导求本施治的关键所在,后者又是因势利导,未病早治,防微杜渐的必要前提。不难看出,随天地气化之理,因时因地因人而审症求因、辨证诊病,就是运气学说对疾病诊断认识的基本观点,离乎此,诊断疾病也就无从谈起了。

五行对应的器官及疾病

以“金、木、水、火、土”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自然规律,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分属于五行中其中的一类,并依从着相生相克的发展原理。 百度 一、自然界(大宇宙)相生——滋养、助长 1、水生木:万木靠水来滋养 2、木生火:五行中只有木能着火 3、火生土:火燃烧后变成了灰烬 4、土生金:土壤里蕴藏着矿石和金属 5、金生水:金属熔化变成液体(水) 自然界中万物都会有它的救星,必然也会有它的克星,否则在宇宙中某物就会泛滥成灾或会消声灭绝。下面讲相克: 相克——抑制、减弱 1、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2、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 3、金克木:金属制成的刀或锯可以伐木 4、木克土:树大土松,树大根深 5、土克水:水来土掩 自然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运用到人体这个小宇宙上也能深刻描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二、人体(小宇宙) 人体各器官怎样归为五行呢?下面列表来说明:先讲五脏、五腑怎样归为五行呢?肾主水,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五脏五腑为了归五行,只讲五腑,因为六腑中的一腑属于“三焦”这个“三焦”已经包含在五腑之中,五脏五腑是相表里的,肾于膀胱相表里,肝胆相照,肝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相克,五脏五腑归为五行同样也会有相生相克,下面讲相生: 1、肾强肝就强。肾功能好,排毒功能就好,减轻了肝的解毒负担,肝自然就强壮。 2、肝强心就强。肝功能好,解毒功能强,血液品质就好,减轻了心的负担,心功能自然强壮。 3、心强胃就强。心功能强壮,供血能力就强,血液循环就好,胃肠的粘膜组织层的血液循环就好,胃肠功能自然强。 4、胃强肺就强。胃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脾的运转就正常,大肠的排泄自然就通畅,肺功能自然就强壮。 5、肺强肾就强。肺功能好,大肠排泄功能好,减轻了肾的排毒负担,膀胱运转正常,肾功能自然日益增强。 相克: 1、肾弱心就弱。肾功能差,排毒能力差,血液品质就差,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功能就会衰弱。 2、心弱肺就弱。心功能差,血液的携氧能力就差,肺的气体交换就差,肺功能自然减弱。 3、肺弱肝就弱。肺功能差,大肠排泄就不通畅,体内存留太多的毒素,增加了肝脏的解毒负担,肝功能就会日益减弱。 4、肝弱胃就弱。肝的解毒功能差,胆汁分泌不正常,影响了食物的分解,胃的消化就会减弱,胃功能自然下降。 5、胃弱肾就弱。脾胃功能差,脾作为人体内垃圾的中转站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增加了肾的排毒负担,肾功能自然会减弱。 从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生相克,可以看出,人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器官的强壮,健康会带动其它器官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某一器官机能不足会影响到别的脏器。因此,健康乃是人体内相对成份之间的适当平衡状态,若任何一项机能特别突出或不足,破坏了和谐,便会造成疾病。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所以入春就可以着手养肝了,肝主开发疏泄的作用,不仅管理着情志,更有藏血的功能,如果长期情志不畅,造成气机淤滞且不及时调整的话,一系列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如果肝气不舒,人的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女性就会变得暴躁易怒,胸胁疼痛,而且还带有月经失调、月经量少、经期间出血、出行晕眩、经期难以入眠等。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肠胃所吸收的有毒物质,都要在肝脏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再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肝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太多的身体毒素无法及时排解出去,反映到女人的面子上就是脸色暗哑、色素沉淀。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代谢,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则会造成四肢乏力,懒言少动,即使吃的不多也会止不住地发胖,造成恶性循环,抒发肝气最忌讳生气。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称之为肝气郁结。 我们说肝主怒,大怒则伤肝。很多女性在这方面都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月经要来的时候见谁烦谁,动不动就生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性以血为主,每一次来月经的前一周血下行,气上浮。血下行了,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女性就容易烦躁。如果本来脾气很好的女性,后来特别容易发怒,那就要好好调理肝了。 身体同样也能体现五行。各种体质的人调养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先来看看你的体质属于五行中哪一种元素吧!要记住,绝对的五行人比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说法,大多数人可能具有两种五行体质特点: 金型人自画像 1 体型比较瘦小,宽额头,很有将相风度,长方脸,嘴唇很薄。 2 面色白净,尤其生气的时候,更显惨白。 3 说话声音清脆而且响亮,能说会道。 4 走路矫健,轻快活泼。 5 既不外向,也不内向,但是自尊心很强,性格刚健。 金型人体质偏燥,容易伤津,所以,要多吃润燥生津之品,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效,味甘性平,可以润肺健脾、消心安神、补中益气,有养五脏之功。 做法:百合、大枣、银耳各准备4克用水泡软(提前半个小时就差不多啦)。泡软的银耳,要过一下开水,记住,一定要马上捞出来,放入冷水中继续泡。准备期间,可以把莲子先煮起来,至半熟后,再放入百合、红枣加水同煮。等锅中3种材料均煮烂后,放入银耳,加糖调味,放凉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要注意: 百合一定要将鳞片剥下,撕去外层薄膜,洗净后在沸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可以除去苦涩味。百合并不适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较黏腻,那些老是感觉肚子发凉、稍微吃一些凉东西就拉肚子、喜欢喝热水吃热饭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随身零食——红枣: 红枣不仅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效。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每天吃20枚左右即可。舌苔厚腻、发黄的人不宜食用。 ●功效: 眼睛与心、肝、肾的关系密切,与颈项、脑有着直接的联系。恰当的闭目养神,在使眼睛得到休息的同时,还能够使五脏六腑的精气得到休整,有养肝血和养五脏的功效,可以祛除疲劳,改善焦虑状态,增加大脑的血供。 ●做到位: 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周身放松,闭目独坐。体力欠佳的话,也可采取平卧位,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把所有的思虑暂时放下,专心养神。少则三五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 木型人自画像 1 身材细瘦,上宽下窄,脸面长,手指也长。 2 面色发青,给人一种严肃之感。生气发怒时,可以看到青筋暴露。 3 声直而短。 4 走路时喜欢抬高脚步。 5 好动,性急,敏捷能干,思维灵敏,善于外交,但比较多疑,敏感。 ●护肝中药:山药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滋养等功效,尤其适合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做法:先将15克蘑菇洗净,用热水泡至变软,泡菇水留下备用。同时将300克山药和100克芹菜切成小片。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再加入一点酱油或少许盐调味就大功告成了! ●要注意: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最好削皮,削完后马上多洗几遍手。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黏液,极易滑刀伤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随身零食——葡萄干: 葡萄干性平、味甘酸,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 合晕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葡萄干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这样做:点按肝俞。 肩胛骨下角正对着的是第7胸椎,向下两层,即第9胸椎,第9胸椎棘突两边1.5寸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的位置。 ●功效:肝俞,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长期点按肝俞可使身体健壮,睡眠改善,眼睛明亮,并且可使贫血症状得以改善,是防病保健的有效穴。 ●做到位:找到肝俞穴,用两个手指用力点按5-10分钟,如果有压痛感或者穴位处皮下有硬结,则须稍加用力,直到痛感或者硬结消失为止。如果自己操作觉得不方便,那就找个伙伴,两个人相互帮助吧! 水型人自画像 1 身材较胖,双下巴,眉毛粗,眼睛大。 2 面色发黑,生气时更显乌黑。 3 说话声音慢、长而低沉。 4 走路迟缓,喜欢两脚拖地。 5 性格内向,心机比较深。 ●护肝中药:水型人易受寒,导致骨节冷痛,所以就要多吃一些温热散寒的食品,砂仁性温,能够温胃散寒,健脾止泻,与补气血、补肾药同用,还能缓解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做法:将500克猪肚用盐、清水反复漂洗干净,并放入开水中除去膻味,刮除白膜,备用。准备10克砂仁洗净,打碎,放入猪肚内。接下来起油锅,用生姜片爆香猪肚,加适量水用文火焖,别忘了加适量花椒、胡椒粉、葱花、料酒调一下味道。焖一会儿,觉得熟了,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取出猪肚,去掉里面的砂仁,切条盛盘。 ●要注意:阴虚内热表现为两颧潮红,盗汗,口燥咽干,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这类人须少用砂仁。 ●随身零食——龙眼干: 龙眼干性温味甘,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也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此外,龙眼性热,孕妇也应该尽量少吃,以免流产。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这样做:按摩期门。 乳头的位置正好是在第4肋间隙,期门则正好是向下两肋,是第6肋间隙,正对着乳头这个地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 ●功效:期门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按摩的时候,坐着或者仰躺着都可以,手放在期门穴的位置上,吸气,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反复吸、吐的动作,并配合手的动作收放。 ●做到位:为避免找错位置,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力道大小依个人承受程度而定,要有酸麻的感觉才会见效。 土型人自画像 1 体貌敦厚,肌肉结实,身材短,脖子短,手指短,比较笨拙。 2 面色发黄,生闷气时,愈现枯黄。 3 声音憨厚低沉。 4 走路时,脚步沉重踏实。 5 性格偏内向,宽容厚道、勤垦忠厚,对新鲜事物欠敏感。 ●护肝中药:土型人湿重,易出现水肿、食少,那就要常吃健脾利湿之品,茯苓除了能宁心安神,益脾补肾,渗湿利水。还有美容的功效,能使我们的皮肤、毛发变得更加滋润。 做法:做慈姑肉片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240克慈姑,洗净之后切成片,瘦猪肉也准备240克,切成片放入沸水内,5分钟后,取起用水冲净,还有10克蜜枣、15克茯苓,也都洗净备用。在汤煲内加入3?4碗水,大火烧开,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待水开之后,转小火煲上两个小时,放点姜和盐调味就可以了。 ●要注意:肝肾阴虚者最好不要服用,茯苓不能与茶同用,也不能用铁的容器泡药。另外茯苓忌与醋及一切酸性食物同时食用。 ●随身零食——龟苓膏: 龟苓膏可以止瘙痒,去暗疮、养颜提神。所用为土茯苓,其性温和,不凉不燥,具有清热去湿,促进血液化生、促进伤口愈合、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等功效,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功效:从生活的意义上来说,叹息无疑是消极、悲观的表现。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叹息一下,其实对健康是有很多好处哦!叹息时,吐音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吐“嘘”字养肝,吐“呵”字强心,吐“呼”字健脾,吐“泗”字清肺,吐“吹”字养肾。叹息法养肝方便,可以调和脏腑,疏肝理气,几声之后,呼吸和心跳减慢,心理紧张状况也会暂时得到改善。叹息时全身放松,先深呼吸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 ●做到位:要注意吸气应顺其自然,口型、吐音、动作要积极配合。 火型人自画像 1 体型如新生的一盆火,上尖下窄,中间宽,面部圆盈,单眼皮。 2 面色红赤,容易激动,生气时,脸红脖子粗的。 3 声音尖细而且高。 4 走路时脚步轻,急而快。 ●护肝中药:火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伤害心脏。而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木生火,所以如果心脏有病的话就会出现“子病及母”,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阴清心火的食品,才能使肝的功能保持得更好。麦冬可以算得上“土中金”了,它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烦,不仅可以抗疲劳,养神提高精力,对发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皆有疗效。 做法:事先准备麦冬30克,粳米100克洗净。将麦冬放在沙锅内,加适量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锅内加水,烧沸,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后,加入麦冬汁和冰糖,再转小火慢慢煮,熟了就可以吃了。 ●要注意:麦冬味甘、性微寒,较适合阴虚者食用,而脾胃虚寒、阳虚的人如吃了麦冬,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口干多饮、不喜进食、大便干结等病症。 ●随身零食——梨: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不但有营养作用,还有保肝、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肝火大的人经常食梨,能降血压,使头晕目眩等症状改善。但因为其性寒,吃得太多会损害阳气,一天一两个就够了,别贪吃啊! ●这样做:按揉膻中。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功效:膻中穴可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我们可以将掌根置于胸前膻中穴的位置,稍用力按下,轻轻揉动5?10分钟,有助于人体气机运行通畅,缓解胸闷气短症状。除了用掌根按揉之外,还可以双手合十,将双掌大鱼际置于膻中穴上,上下擦动,以胸部局部发热发胀为度。 ●做到位:在中医的针灸经络理论里面,手太阴肺经的循环是经过手的大鱼际而到达大拇指的。所以我们在做此动作的同时,还相当于揉按了大鱼际,刺激、调整了肺的功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宽胸理气,纾解我们胸闷、气短等症状。

五行怎么看强弱

木火土金水,前面依次克后面的,水最后克木,形成一个循环!沈孝瞻在其《子平真诠》中说,阴长生不如阳长生有力,但也不弱,又说墓库也不同,阴干之墓无根而弱,不如阳干之墓有根有力,比如丙火坐戌,叫坐库通根,要比丁火坐丑有力,而甲木生于未月,也要比乙木生于戌月更有等等。这等于是说,看五行强弱主要还是看其有根无根,并以根的多寡强弱来作为衡量标准。论强弱则取决于根,有根则强,无根则弱,根多根重则力大,根少根轻则力小。因此五行有得令而不强者,也有失令而不弱者。沈氏之所以说阳长生要比阴长生有力,是因为阳长生有根而阴长生无根,,譬如丙戊长生在寅,寅中就有丙戊为根,但丁己在酉长生,酉中就没有丁己为根,故而阴长生几乎没有生力,不是沈氏说的“但也不弱”,而是虚有其名。又如丙在辰是冠带,在戌是墓库,但丙坐戌要比丙坐辰有力,为什么?因为丙坐戌为坐库通根,而丙坐辰则只得其中乙木相生。还有丙火在寅要比在卯有力,在寅有根,在卯无根,何况丙火在卯为沐浴。五行的强弱,主要看是否得根,根又分轻重,得重根者强,得轻根者弱,无根者虚浮无力。所谓“根”是指天干在地支中的同类藏干,如树之根茎一样。譬如甲乙木,在寅卯亥辰未等地支中均藏有同类的甲乙木,便是有根。庚辛金,在申酉戌丑巳中也谓之有根等等。根,可以依据其强弱程度分为以下七种:一是三会根,即甲乙木得寅卯辰,丙丁火得巳午未之类。二是三合根,即甲乙木得亥卯未,丙丁火得寅午戌之类。三是半三合根,即甲乙木得亥卯或卯未;丙丁火得寅午或午戌之类。四是根,即甲乙木得寅亥,丙丁火得卯戌之类。五是本气根,即甲乙木得寅卯,乙木得辰;丙丁火得巳午,丁火得未;庚辛金得申酉,辛金得戌;壬癸水得亥子,癸水得丑;戊己土得巳午辰戌丑未。六是中气根,即甲乙木得亥,甲木的辰;丙丁火得寅,丙火得未;庚辛金得丑,庚金得戌;壬癸水得申,壬水得丑。七是余气根,即甲木得未;丙火得戌;庚辛金得巳;壬癸水得辰。根的强度,以三会根者最强,三合根者次之,半三合根者又次之,根者再次之,往下依次为本气根、中气根、余气根。此外还要看根的距离:根在坐支者最有力,根在邻支者次有力,根在远支者力最弱。余气、墓库根在远支者近乎无力。如果要细论,则每一个字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戊土的根,辰戌丑未巳午寅等都是,但其中的区别就不小。辰为水库,乙木的帝旺之地,土就弱。戌为火库,但在深秋之时,又是西方会金之地,土也不是很旺,但比辰土要强一点。丑是金库,泄金之地,土就更弱一点。未土带火,虽然也是木库,但若八字水木不多,未中的己土还是比较旺的。看了旺衰与强弱,某种五行的力度就基本上可以搞定了。其余的则看其得生、得助如何。所谓得“生”,就是得印星生扶;所谓得“助”,就是得比劫帮助。五行当令即是自己当权,五行有根即是自己独立,五行得生就是得到他人扶持,得比劫就是得到他人帮助。当令犹如自己当县长,得根犹如在自己的地盘上,得生犹如得县长的扶持;得助犹如得朋友的帮助。所以得助不如得生,得生不如得根,得根不如得令,得令不如当令。《子平真诠》说:“得一比肩,不如得支中一墓库;得二比肩,不如得一余气;得三比肩,不如得一长生、禄刃。比劫如朋友之相扶,通根如家室之可托,干多不如支重,理固然也。”意即得一个虚浮的比肩,不如得一个墓库根;得两个虚浮的比肩,不如得一个余气根;得三个虚浮的比肩,不如得一个长生根,更不如得一个劫刃根。沈孝瞻先生在《子平真诠》里说;“是故十干不论月令休囚,只要四柱有根,便能受财官食神而当伤官七杀。”意思是,不用仔细评估八字旺衰,只看某五行是否有根,有根即有力,得强根者力大,得弱根者力小,无根有源者力更小,无根无源者则无力。

生活中怎样利用五行理论

五行的理论在中医及生活中都是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到五行的吗?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生活中的五行,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利用五行理论 中医的五行理论,是祖先从老百姓生活中总结来的。用五行理论来保健养生很有必要,举个例子,有一些人有些脾虚,叫脾虚之人。脾虚之人怎么能够保健脾?让它不能老虚,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中医的脾在五行里,主土,脾土。在五色里面脾是黄的,主黄。你在生活中,你就要吃从土里面出来的黄色物质,这个东西就一定健脾。我们老祖宗多么伟大,这个叫同气相求之说。脾虚的人要吃什么?土豆、白薯、山药、芋头,都是从土里出来的黄色物质,从土里面出来的黑色物质别吃,不健脾,黄色物质健脾,很有意思。这就是平时生活中用五行理论给我们提出保健、养生、延寿,一些具体的方法。同样,你这人肾不好,我为了保证我的肾,我们餐桌上什么黑吃什么。多喝黑米粥、多吃黑木耳,我们的黑豆,种出来的黑豆,你拿铁锅炒一炒,炒十分钟。刚刚开皮,行了放在一个瓶子里。看电视时候抓一把炒黑豆,坚持吃,你的肾一定会好。因为黑豆属黑,入肾。这就是我们说的五行理论和人体的五脏关系十分密切。 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诊断诊断 诊断包括诊察与推断疾病。中医学在四诊之中,根据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整体观念,按照“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依据,对内在脏腑病变反映到体表组织,表现在色泽、形态、声音、脉象等病理变化,运用五行归类表与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诊断病情,往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患者面青、喜食酸味、脉弦,可以诊断为肝病;患者面红,舌赤、口苦、脉洪数者,可断为心火亢盛。从五行生克看色脉是否相合,也是古人判断疾病顺逆的一种根据。例如,脾病色黄,为本脏色,色赤,为心火旺,母来顾子。肝病色青脉弦,为色脉相符,以上皆为病顺。色脉不符,已现其色,不得其脉则逆。但又有得生则生,得克则死之分。如肝病色青,得沉脉则生,因沉脉为肾水滋养肝木之象,而得浮脉则死,因浮脉为肺金克乘肝木之象。 2. 指导治疗 五行学说指导治疗主要表现在确定治则治法、诊断脏腑用药、指导情志疗法等方面,现分述如下。 (1)确定治则与治法 ①按相生规律确定治则与治法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包括“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根据相生规律制定的具体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指通过培补脾气以助肺气的方法。 金水相生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指通过肺肾同治以纠正肺肾阴虚状态的治法。 益火补土法:又称温阳健脾法,通过温阳以补助脾胃。应当指出,这里的阳,原本指心火,但自从命门学说兴起后,随着对肾的重视,临床上多将此专指为肾阳或命门之火。 体现“实则泻其子”治则的具体治法有: 肝旺泻心法:是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肾实泻肝法:是指用泻肝火以治疗肾功能偏亢的方法。应当说明的是,古代医家强调“肾无实证”,肾实主要是指相火偏亢。 ②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引起相乘相侮的原因,不外乎一方过强,表现为机能亢进;另一方偏若,表现为机能不足。因此,治疗就是“抑强”、“扶弱”。所谓“抑强”,指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所谓“扶弱”,即扶助虚弱之脏,从而纠其偏颇,使双方力量对比恢复均衡。

中医讲的五行原理都有什么?求解!

ertte

八字五行与疾病

一个五行与另外一个五行相合化,并且改变了它原来的五行属性,这样的情况往往也易导致该五行方面的疾病。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八字五行与疾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字五行与疾病的关系

五行所对应的五脏,金应肺,木应肝,水应肾,火应心,土应脾。《滴天髓》论疾病章:

"五行和者,一世无灾。血气乱者,生平多疾。忌神入五脏而病凶。客神游六经而灾小。木不受水者血病。土不受火者气伤。金水伤官,寒则冷嗽,热则痰火;火土印绶,热则风痰,燥则皮痒。论痰多木火,生毒郁火金,金水枯伤而肾经虚,水木相胜而脾胃泄。"

"木逢金克,定主腰肋之灾。火被水伤,必是眼目之疾。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脓血之疾。如伤日干,及财官太盛,折肢体眷属之灾。心肺喘满,亦本金木相刑。脾胃损伤,盖因土木战克。支水干头有火遭水克,必主腹满心朦。支火干头有水遇火旺,则内障睛盲。火土焦蒸四曜,则发秃眼昏。润下纯润充气,返神清骨秀。荧惑乘旺临离巽,风中失音。太白坚利合兑坤,兵箭落魄。"

中医八卦与五行八字是不可战胜的先天命运。也就是平时所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救五像六利,七仁和八德的人生道理。人吃了五谷杂粮,先天的基因和风水环境的影响都产生不同的疾病。可以说疾病人人都有,只不过有大小轻重迟缓的区别。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容易出现身体哪些部位的病变和病症类型。

一是看某五行太弱受克导致的疾病。比如甲木代表胆囊、头部、手,如果甲木弱,在八字里或岁运受到冲克、泄气,甲木若在年柱则头部易发生内外伤,若在月柱易发生手上的外伤,在日柱和时柱则易发生胆囊方面的疾病。

二是看某五行过旺无制导致的疾病。某五行过旺,也会引起命局阴阳失衡,一定程度上起了坏作用,所以也会引发该五行方面的疾病。如坤造:丙午、戊戌、己巳、庚午,这个八字里土特别旺,易发生土所代表的身体方面疾病,土代表脾胃,所以这位女士长期患胃病,并且十分严重。

三是看某五行被合化导致的疾病。合,其实也是五行之间互相制约的一种方式。一个五行与另外一个五行相合化,并且改变了它原来的五行属性,这样的情况往往也易导致该五行方面的疾病。如八字里土、金弱,申金与子、辰组成三合水局,若能合化,申和辰则改变了原来的金、土属性而变成水了。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减弱了金和土的力量,自然就易患申金和辰土方面的疾病,如脾胃、肺炎、经络方面的疾病。

四是看五行过燥过湿导致的疾病。过燥,是指生在夏、秋、春季而八字里戌、未、巳、午、丙、丁、戊占多数,少有水气者;过湿,是指生在秋、冬、春季而八字里辰、丑、亥、子、壬、癸、庚、申占多数,少有火气者。如前面提到的坤造:丙午、戊戌、己巳、庚午,八字里火土重重,就是过燥,所以她既患有火、土方面的疾病,也患有水所代表的疾病,胃炎、鼻炎、肠炎、皮肤病等,长期身体很差。

五是看某五行被冲克导致的疾病。八字里某个字被另外一个字冲克,易发生被冲克的字所在的五行方面的疾病。比如亥水在月令,冲克日支巳火,八字里又无木、土救应,则多半会有心脏病。巳代表心脏,巳又在日支,接近身体中内脏部位,所以是心脏病。

五行看你需防什么病

一、纳音为金命的人

一般纳音为金的人,如命主是“海中金”命,柱中多见巳午火多而旺,由于“金”在五行中属肺,容易引起肺经有病,不外乎咳嗽痰喘,气管炎、痨病等病出现。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会出现长痔漏,直肠癌等病。肺又主皮毛,外则主皮肤枯燥,鼻疯赤疽,流脓出血等病。经曰:“金遇火炎之地,血疾无疑。

二、纳音为木命的人

纳音属木的人,柱中见庚辛申酉金多而旺者,容易引起肝胆有病,头晕、目眩、头风脚气、左瘫右瘫、口眼歪斜、筋骨疼痛、中风等一系列疾病。外则皮肤瘙痒,眼目之疾,小儿急慢惊风,夜啼咳嗽等病。经曰:筋骨疼痛,盖因木被金伤。

三、纳音为火命的人

纳音属火的人,柱中见壬癸亥子水多而旺者,在内易引起心口疼痛,急慢惊疯和心脏循环系统等毛病;在外则主眼病失明,小肠疝气,妇女则月经失调。经曰:眼目昏暗多是火遭水克。

四、纳音为土命的人

纳音属土的人,柱中见甲乙寅卯木多而旺者,在内易的气噎蛊胀,吐食,反胃脾胃功能失调等疾病,在外则主皮肤燥涩,面色萎黄,小儿疳疾等病。经曰:土虚承木之乡,脾胃定遭木克。

五、纳音为水命的人

纳音属水的人见戊己辰戌丑未土多而旺者,易得肾与膀胱经的疾病,在内易得遗精白浊、盗汗、虚损耳聋,在外则牙疼疝气、偏坠腰疼等,女人则主崩漏带下。经曰:下元蓄冷,只缘水值土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