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纲是从哪里押送到哪里,生辰纲是谁取得

生辰纲从哪送到哪怎么会路过梁山泊

一看这个题目,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生辰纲在济州府境内的黄泥岗被劫。黄泥岗在哪里?读者大概也不难回答,因为第十六、十八回说的很清楚:在山东郓城县附近。我们只要仔细地读一下《水浒传》,就会发现书中的毛病。杨志出发前曾向梁中书交待过:“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岗……。”紫金山、伞盖山在哪里?书中没有交待。二龙山原是邓龙强占的山头,后为鲁智深、杨志所占,在山东青州境内。桃花山乃李忠、周通占领的山头,也在青州境内。伞盖山在桃花山及黄泥岗之间,也应在山东境内。北京大名府即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很显然紫金山也应在大名府到二龙山的路途上,不在河北就应在山东境内。青州在山东哪里呢?据《辞海·青州》条载:“青州”,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郡之一。唐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潍坊市,益都、临朐、广饶、博兴、寿光、昌乐、潍县、昌邑等县地,州治在山东益都。据何心先生《水浒研究》载,北宋时,青州属京东东路,辖地稍有缩小,州治也在今益都。再翻阅一下《中国地图册·山东》,你就一目了然了,青州位于鲁中地区,而郓城附近的黄泥岗却在鲁西地区,两者相差真是俗话说的“十万八千里”﹙实际直线距离三四百公里﹚,它们怎么扯到一块去了。杨志真是一介武夫,毫无地理知识,连东西南北、孰远孰近都分不清。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是从河北大名府出发,送往河南开封府的。开封在大名府的正南方,杨志押送生辰纲,只需从大名府出发向正南走,即使跨入河南境内,经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封丘,即达开封。何必由鲁西,绕道鲁中,再由鲁中绕回鲁西,经郓城黄泥岗去开封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很显然这又是《水浒》作者的一个失误。 第二是《水浒传》第十六回在描写黄泥岗形势时,有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是:“休道四川蜀道难,须知此是太行山。”按《水浒传》上说黄泥岗明明在梁山泊附近,怎么说“须知此是太行山”呢?真是莫名其妙,叫人不解。最近,读《大宋宣和遗事》才破解了这个疑问,找到了答案。《大宋宣和遗事》中载: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将一对酒桶忘在黄泥岗现场。押送人员药酒醒后,根据酒桶上的字号,到所属的南洛县报案。南洛县即今河南南乐县,在大名府的东南,正是大名府到东京的必经之地。南乐以西一百多里正是太行山区。《大宋宣和遗事》载:晁盖等劫取生辰纲的事发后,官府缉拿,无处藏身,便到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从地理位置上讲,路线合理。可见智取生辰纲的原故事是发生在太行山区附近的,那个黄泥岗应该在南洛县附近。而《水浒传》是以山东梁山泊为中心的,故作者写作时,把发生的事都与梁山泊挂上钩,挂钩时只注意原故事情节惊险,人物形象鲜明,而忽视地理上的校正,所以才出现了“此是太行山”,舍近求远,绕道鲁中等等违反地理常识的错误。

生辰纲是什么?生辰纲是谁取来的,是谁手中取来的,用怎么的方式取来的...

分类: 娱乐休闲 >> 星座/运势 问题描述: 智取生辰纲课文的问题 解析: 古人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叫做纲. 生辰就是生日的意思. 那么在过生日时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就叫做生辰纲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纲”的第『2』条释义:唐、宋时成批运输的货物的组织。如“盐纲”“茶纲”“花石纲”。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是一个打劫运输队的故事,所以就是这个意思了。 生辰纲就是成帮结队地运送贺寿的货物 水浒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施耐庵写书是非常严谨的,《水浒传》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可谓一处都没错。如果我们也像作者那样,仔细阅读文本,认真考察故事的寓意,仿佛错了的地名及其地理位置,实际上都有其深刻的寓意。绿野老道曾经考证过书中的清河县到底在哪里,武松为何要在景阳冈打虎。也论证过宋江题写反诗的江州并非浔阳江边的九江,而是江苏镇江。这些故事中的地名及地理位置之所以出现错乱,是施耐庵在其中隐写了其创作意图,以及为即将写到的历史真实伏线。这个题目所讲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同样有地理上的模糊。但是,假如认真的探讨一番,施耐庵真的没写错。怎么回事呢?智取生辰纲有故事蓝本施耐庵作《水浒传》依据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宋史》、《挥尘旧录》等正史野史。其中,最主要的参考蓝本,则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就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这个《水浒传》蓝本故事是这样讲的: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这八个大汉就是《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当时,马县尉也像杨志等人那样,喝了参着蒙汗药的酒被麻翻,晁盖等人劫走了生辰纲。《水浒传》中讲到,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劫走生辰纲的地点,也由五花营堤改为黄泥冈。这一改,似乎就改变了生辰纲的押运路线,让杨志他们绕道到郓城县,故意让晁盖他们劫走。这也难怪一同押运的蔡夫人的奶公老都管,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青面兽,还说他与强贼勾结,抢走了生辰纲。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绝对不是,生辰纲不可能途径郓城县,然后再送到东京汴梁。《水浒传》在晁盖打算劫取生辰纲时,就提到过一个地名:石碣村。书中说,石碣村是阮氏兄弟的家乡,与梁山同在一个泊子里打鱼谋生,距离梁山泊很近。《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讲到,晁盖等人劫走生辰纲之后,在宋江的帮助下,从石碣村上了梁山。因为石碣村这个地名,就有可能把生辰纲的运输路线搞得很清楚了。晁盖他们完全可以按照施耐庵的设计,劫取生辰纲。而且,施耐庵绝对没有出现地理位置上的差错。晁盖本是东溪村保正吗?小说毕竟要经过二次创作,否则,照搬《大宋宣和遗事》就好了,多省事。但这样干,就不会有《水浒传》这部伟大的名著了。且说《水浒传》第十三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中说,刘唐不知从哪里打探到了生辰纲的消息,前来找晁盖,试图劫了这套富贵。刘唐见到晁盖时,书中是这样介绍的: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那么,东溪村属于哪个县管辖呢?毫无疑问,就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因为,这个县里的马步军都头朱仝、雷横经常来这里巡逻,东溪村属于郓城县治下,晁盖与他们很熟。话休絮烦,施耐庵笔下,晁盖就是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然而,《大宋宣和遗事》中,晁盖却不是东溪村人: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住,姓晁名盖,人号唤他做“铁天王”;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劫了生辰纲)。晁盖并非东溪村人,而是石碣村人,也就是吴用前往说服三阮撞筹的所在。而《水浒传》中却提到了东溪村与石碣村所隔的距离,大约有百余里地。施耐庵改写了《大宋宣和遗事》的这段故事,把晁盖从石碣村挪到了东溪村,是为了为后文做铺垫:晁盖是被吴用逼迫不得已上了梁山。假如按照蓝本故事,就把晁盖写成石碣村人,那么,吴用说三阮撞筹、暗地里了解水泊梁山情况就写不下去了。即便如此,不管晁盖是石碣村人,还是东溪村人,《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都讲得很清楚,这两个地方都在郓城县。既然晁盖是郓城县人,那么,生辰纲就必定会经过郓城地界了吗?上文讲到,生辰纲不可能从郓城县过道,那么,晁盖他们又是到哪里劫取的生辰纲呢?《水浒传》的石碣村在哪里?生辰纲案子破获后,郓城县派一直闯董平前去捉拿捉拿晁盖。郓城县押司宋江得知消息后,赶紧跑到石碣村报信,晁盖因此上了梁山。按照《水浒传》中宋江报信的情节,可知《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石碣村距离郓城县衙不远,就像是施耐庵笔下的东溪村到县衙的路程。宋江、晁盖都是郓城县人,这一点施耐庵严格的遵守了史料记载,只不过改写了其中的细节而已。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北宋时期的石碣村真的是郓城县辖区内的一个村寨吗?查看地图得知,现在确实还有石碣村,而且还不止一个。按照《水浒传》及其蓝本故事的记载,本文所讲的石碣村大致应当在山东境内,那么,是不是在郓城县呢?查看地图得知,山东石碣村在东平湖最北端,完全符合《水浒传》所描述的地理位置。然而,按照现在的辖区,这个地方应当属于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换做北宋时期,石碣村应当归属东平府管辖。如此,是不是施耐庵弄错了呢?我觉得,不是施耐庵弄错了,而是现在的石碣村并不一定就是当年的石碣村。《大宋宣和遗事》讲得很清楚,石碣村就在郓城县附近: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暮夜逃走去也。宋江天晓,进将文字呈押差,董平引手三十人,至石碣村追捕。宋江一夜之间能打个来回,单程最多三十里地。假若把当时的石碣村弄到东平湖的最北端,则距离郓城县少说也有二百多里路程,与两本书所描述的情况相去甚远。因而,《大宋宣和遗事》的石碣村就是《水浒传》的东溪村。而施耐庵所写的石碣村,则在梁山附近,也就是距东溪村百余里的地方(郓城县距梁山县约一百五十里)。水泊梁山在北宋时期,水域宽阔,现在只剩下东平湖的一部分。当年的石碣村现在大概已经在远离湖泊的陆地上了,因而,被现在东平湖北端的石碣村取代了《水浒传》中的石碣村。这一点,《大宋宣和遗事》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水浒传》的晁盖是从石碣村上的梁山,却应当是在郓城县境内的石碣村。假如从郓城县到东平县的石碣村再上梁山,晁盖他们就真的是路痴了。因为,梁山就在郓城县的附近,相距不过八九十里地。而如果要从现在的石碣村上梁山,则必须是先经过梁山再到石碣村,又从石碣村折返上梁山。这样走道,岂不是神经病吗?这样,晁盖是东溪村人,也是石碣村人,只不过施耐庵根据《大宋宣和遗事》把石碣村改做东溪村,又在梁山附近虚拟了一个石碣村。上文讲到,这都是为了编故事。晁盖是在哪里劫取的生辰纲上文讲到,晁盖等八人是在“五花营”麻翻了马县尉,劫走了生辰纲。那么,这个五花营在哪里呢?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应当在河南南洛,也就是现今的南乐县。这个地方是从大名府到汴京开封的直线路径,押送生辰纲绝对不会绕道郓城县,更不可能经过石碣村附近。难道施耐庵又出错了?施耐庵绝对不会出错,他写了黄泥冈是在郓城县境内吗?《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到黄泥冈这个地名的,是入云龙公孙胜。当时,七个人在晁盖庄上聚义,商议打劫生辰纲的具体行动,吴用说正要辛苦刘唐再跑一趟,搞清楚生辰纲具体起运时间和所经路途。公孙胜接过话头,说道:此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听了公孙胜的话,晁盖说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乐村。”这两人言语之间,都没有提到黄泥冈的具体地址,谁又能说施耐庵的黄泥冈就在郓城县呢?却说杨志押着生辰纲从大名府出发,南下汴京。《水浒传》中交代,杨志他们走了十四五日,便来到了黄泥冈。施耐庵这么写,似乎有点夸张了。不过,这正是为了晁盖他们从郓城县赶到黄泥冈腾出足够的时间。也就是说,晁盖等人从郓城县东溪村出发,赶到外地劫了生辰纲,然后又悄然返回。济州府破案后,晁盖便从东溪村逃了出来,到数十里外的梁山落草。这个情节,与《大宋宣和遗事》讲得毫无二致,郓城县石碣村的晁盖,也是赶到了五花营劫了生辰纲的。《大宋宣和遗事》没有写生辰纲从郓城县经过,《水浒传》同样也没写黄泥冈就在郓城县境内。至于《水浒传》中说,吴用假称他们是濠州枣客,前往东京贩卖枣子。这是吴用故意暴露晁盖的一个损招,绝对不是施耐庵出了差错。濠州的治所就在现今的安徽凤阳,从这个地方去开封,绝对不会经过郓城,更不可能先北上绕道南洛,再南下取道汴京。施耐庵曾经在张士诚帐下效力,而张士诚的曾涉及安徽。这一点地理常识,想必施耐庵先生还是具备的。为了故事的需要,才故意绕了这么大的圈子。生辰纲绝对不会经过郓城县,施耐庵没写,蓝本故事也没讲,而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晁盖是郓城人,黄泥冈也就一定在郓城县了。

生辰纲解释是什么?谁智取的?

生辰纲解释是:编队运送的成批的生日礼物。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于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

《水浒传》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会经过山东?

《水浒传》里有许多地理常识错误,有的错得非常离谱,令人啼笑皆非,看来,施耐庵是个名副其实的地理盲啊!

不过,这也不能怪施耐庵,古人只学四书五经,学圣人之道什么的,天文地理属于“旁门左类”,不被人重视,一般只有搞军事的才去研究地理。

所以,施耐庵弄错了地理位置,情有可原。来看看施耐庵犯了那些常识性的错误吧,这里随便挑几个。

错误一,戴宗是个路痴。

戴宗,人称神行太保,脚上绑四个铁块,念几遍,就能贴地飞行了,速度大约100迈,一天差不多可以跑800里。因为跑得快,所以戴宗的主要任务就是送快递,他是北宋快递行业的领跑者,没人跑得过他。

不过,戴宗虽然跑得快,但方向感似乎并不怎么好,经常南辕北辙,乱跑一气,瞎耽误事。

且说宋江上梁山之后,公孙胜嗅到一山不容二虎味道,他不想介入高层权力争斗,便以想念老娘为由,离开了梁山,回到了老家天津蓟县。

过了一段日子,宋江忽地想起了牛鼻子老道,他身边不乏冲锋陷阵的、出谋划策的,但唯独缺少一个呼风唤雨的,于是,宋江便派戴宗去天津一趟,把公孙胜给请回来。

戴宗接到任务之后,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可他不往北走,反倒一直往东疾奔,一连跑了三日,越跑越偏离路线,最后到达了沂水县,好在戴宗总算没白跑,他顺道收了杨林为小弟,还带回来不少弟兄。

不过,作为大宋第一快递小哥,戴宗居然是个路盲,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戴宗犯迷糊不是一次。

还有一次,宋江题反诗,被捕入狱之后,戴宗被知府派往开封送信,从江西九江出发,目的地是河南开封,可戴宗一路疾奔,居然鬼使神差地跑过了界,跑到山东梁山泊了,这也难为戴宗了,那时候没有导航,只能凭直觉,所以跑错路实属正常。

错误二,生辰纲离奇的押送路线。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最扣人心弦的桥段,晁盖一伙与杨志斗智斗勇着实精彩,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杨志是个大傻子,他选择的押送路线令人错愕无语。

生辰纲是从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押送到东京(河南开封),可杨志制定的路线着实令人费解:

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 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都在山东青州境内,黄泥冈在山东巨野县,都属于山东地界,可从河北去往河南,只需一路向南直行就可以了,走官道相对安全一点,可杨志非要绕一大圈子,带着惹眼的生辰纲绕到山东贼窝晃荡了一圈,这不是成心送货上门的吗?

也难怪生辰纲丢了之后,大家伙把罪责都推到了杨志身上,说他与贼人内外勾结,劫走了生辰纲,杨志确实可疑啊!

不过,别说杨志是个路痴,晁盖一伙也强不到哪儿去,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要去住旅店,伙计问他:“客官从哪里来?”

吴用回道:“俺们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子,去东京卖。”

吴用妄称智多星,从安徽贩枣子,去往河南卖,那你们来到山东干嘛呀,何况你满口山东老乡口音,谁听不出来呀!好在伙计就随口一问,并没细想,要是遇到了谨慎的官差,他们就麻烦大了。

《智取生辰纲》选自哪里?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杨志受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五月中旬天气酷热难当,杨志却叫随从军士晚出早息,顶着烈日赶路,众人怨声载道。到了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的劝阻,放下车子休息。吴用等人化成贩枣商人也歇息在此。白胜装扮成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不让军士买。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了毒。杨志等人不明白,糊里糊涂买了酒喝,结果一个个晕倒,生辰纲全部被吴用等人劫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