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全易经大师,学易经有一条忌讳

2023-10-29

易经大师张兴全先生之《掌中诀》对佛教有很好的诠释,只问有多少人能淘出真金。简单的从达摩东渡说起,《掌中诀》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若从纸上谈佛法,笔杆写尽洞庭湖。”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曰: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学与术是哪个更重要。 分享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达摩安心,禅宗公案。据《景德传灯录》卷二载,二祖慧可求师“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达摩的意思,教人亲自体验世界本质“空”的境界,因为众生之心并非真实存在,也非把握的对象。所以当慧可意识到“觅心了不可得时”,达摩即告诉他:“我与汝安心竟。”真正的“安心”,是使心不起分别,不向外驰求。 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有一偈语: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说的是一朵花长出了五片花瓣,并长成了丰硕的果实——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做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出的自然的觉悟成就。 不知道可知道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说的正是蝉,但在成功高飞之前定必有一个蛰伏阶段,可能是三个月,可能是七年,亦有可能是二十年,这个具体需要多少时间只有自己知道。 言而总之,道与僧其本质上都是一个普通人,只是通过了修行方式,修炼方法有所不同,但其追求最终结果便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国“三教”的核心“六论” 一,儒家修行、道家修性、佛家修心。 二,儒家重仁、道家重德、佛家重善。 三,儒家修德、道家养德、佛家积德。 四,儒家小我、道家大我、佛家无我。 五,儒家讲中,道家讲法、佛家讲悟。 六,儒家知命,道家知为,佛家知缘 如《掌中诀》“人世间信仰百态,儒、释、道三教合一。总而言之性格造就人的命运。君子守三戒,佛门静六根,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行,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欲除烦恼先忘我,各有因缘莫羡人。善恶无门唯人自招。”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守己度时光。安详乃处事之法,涵容乃待人。之法,谦让乃保身之法,洒脱乃养生之法,诸法齐备就会超然物外,静观生物外,已觉有情余。” “睛也烧香,阴也烧香,信民祈求国泰民安,不要刻意去妄想。晨钟撞撞,暮鼓敲敲,善护佛法,莫发牢骚。穷朋笑笑,富友聊聊,心态平衡,高枕无忧,新衣保暖,旧衣御寒,不学时髦去打扮。粗也香甜,细也香甜,卡拉OK不如睡眠。客栈睡睡,酒店卧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游游江南,玩玩塞北,心旷神怡终身不悔。逛逛上海,走走西藏,贫富悬殊好施乐善。参观兵马俑,参观故宫博物馆,不到长城非好汉,见多识广,当舍必舍该让就让。闯闯中东荡荡西亚,爆炸绑架遇险不怕,看看欧美看看南非,不为富喜不为穷悲。红酒小杯白酒半杯,不饮醉酒给脸抹黑。中外论论古今谈谈,话若投机吹吹己能,相聚是缘离别是缘,面对聚散道眼观是平常。发财不露破财不慌,碰到逆境更要乐观,衣食住行酒色财气,当舍就舍当弃就弃。要放就放需添就添,遇事不钻牛角尖。无声胜有声,不能容物只能容身。” 《掌中诀》记:有人活着是为了吃,而我吃是为了活。了与了同字不同音和义。您明白了没有?道理纵横了悟无极,佛法无边觉性圆满。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俗话说:“止于善是了,止于恶也是了,反正都是一了百了。”陈继儒还说:“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什么样的人能看懂易经呀,并且运用?那是什么人?

只要你肯去研究,所有人都能了解一部分易经的皮毛,但是不能说完全懂了,没人能完全懂。其实易经是一个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思想,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到,往小了说,后天文王八卦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工具,往大点说,所有卦象都表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作为一种逻辑思维的工具,通过一套方法帮助推理,随着你的境界加深,就可以越好的利用易经。

目前国内能达到张延生老师易之水平的,还有哪些?有哪些代表作?谢谢...

能与张延生齐名的就是张兴全《大智慧论》和当今比较有争议的黄鉴《易魂》小报!南怀瑾《易经杂说》《易经系转别讲》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易经》?

适合学易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生月支带着戌土八字的人适合学易经。一般出生于农历9月,戌土当令,全局气息皆处于收藏的状态。所以这样的人悟性会比较高,心情比较冷淡,不善交际,喜欢到寺庙道观参观,跟佛道很有缘。对于八字天赋略低于日支的,也会很亲近佛道,平时也很勤学好问,悟性也不错。若是日支辰土交错,天门地户打开,这样的人大多天资聪颖,属于学习易经的天才。2、命带太极贵人八字的人适合学易经。太极贵人不仅代表着玄学、易学、传统文化,同时也代表聪明好学、有钻劲。八字命带太极贵人,对钻研玄学、易学非常有利。3、出生时辰带着戌土八字的人适合学易经。生于戌时的人,属于一日当中的天门。虽然悟性也比较高,也很喜欢佛学禅学,同时也对易经算命很感兴趣。不过这需要年月日配合辰土,形成天门地户对冲,这样的话才会打开天赋灵性。不过终究差了点层次,比较难有大成。4、八字带偏印,并且为喜用神八字的人适合学易经。偏印代表玄学天赋以及悟性,所以适合学习易学。比较合适能够偏印与日元通根于同一地支,或者贴身(月干、日支、时干最近)相生。

《福祸相依》

《福祸相依》2023年1月16日周四,偷得浮生半日闲,于陋室之中品读易经大师张兴全先生之大作《掌中诀》,看到张先生在屝页给我题的:“锺灵毓秀穷数术,东海苍龙研易经。”心里满是思念,常言睹物思人,元旦期间张先生身体抱患,心里满是牵挂,,,, 但有朱学光大师和吴伶忠准医生到张先生家家,两人诊脉,都说脉搏跳两三下,就停,跳两三下,又停!两位大师商量,开复脉汤!按照一脉断生死,随时都有可能? 脉象歌:“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经过静养张先生身体定会康复。 借用张先生之大智慧: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苍天是最公平的,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去衡量生活,以磨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去体验生活,用道德经的三宝做为座右铭,道德经的奥秘在于人生有三宝,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掌中诀》363页记:“每个人都有元神保护,一旦精神崩溃必死无疑,故说怕死。怕死必死。”陈继儒说:“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我用(德)尼采的话对他说“人是系于禽兽与超人之间的一条绳索,一条凌驾于深渊之上的绳索。……人的伟大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终鹄,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过渡者。”我接着鼓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磨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愿您“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苏辙在《宇文融》里说:“愚医能杀人,而不服药者未必死。” 《菜 根 谭》记:"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在闭门静养期间张先生正如《掌中诀》161页记:“人生的真谛是将自己触入任何时空去体会和实践每一个此时此地! 苏东坡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潇酒自然前世定,风流倜傥古今无,天寒水冷鱼难觅,留得空船载月归。缘起性空,空惆怅,唉悲叹,有多少圣贤遭磨难,不痴不聋不作翁,无才无徳老顽童,尔来对客惟称好,相风扬帆第一筹,随风转舵更何忧,亦不求做佛,亦无缘封侯,亦不须脱装去换酒,亦不须卖剑来买牛,牛不出头即是马,马上出头又作牛,牛马生活谁想过,赛马年薪强公候,老子赚钱儿孙养福,以父作马,望子成龙,龙蛟起凤,龙来浅水被虾戏,虎出平阳遭犬欺,龙图献瑞,马到功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其中深意正是武当太乙神剑张三丰第十七代掌门人关老亨九前辈云:“闭门苦修勤练,一心求道,认清门径,不是同门同道,千万避而远之,不与世争、不为势用、不为利诱,要有信心,方成大器,慎之诫之,是我所望。” 致此 晚辈祝愿张先生身体安康,一切顺心。 妃子笑于珠海

画家萧应彬逝去廿周年

萧应彬,号半翁、滨翁、南滨野史等,1926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天资聪颖,13岁始学画,研读石涛《画语录》、方薰《山静居论画》、《芥子园画谱》等。少时在廉江读书从师邹少石,1944年在广州湾从师逃难到此的岭南派大师赵少昂,参加了抗战胜利画展,广东省职工画展等。1957年因画了一幅讽刺官僚的漫画而被划成右派,流放农村农场,为渔为樵,从耕从牧达20年。1979年平反后在湛江市工艺美术厂从事中国画创作,后调入群众艺术馆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湛江分校副校长、副教授。先后在广州、美国纽约和湛江举办画展,作品被湛江市作为礼品赠与外国来访友人。        萧应彬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历经沧桑磨难,"流离天涯,寄身僻壤,没名荒野",过着“樵于云林或渔于江浒,与草林与邻,同禽虫为伍"的飘泊生活,但未改初心,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穷而弥坚,潜心细察大自然,苦行勤修,造就铮铮铁骨,独具慧眼,成为了诗书画印皆精的一位文人书画家。平生书画作品2000余幅,诗词1000多首,作品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者收藏。作品收录入10余部典籍。        萧应彬老师怀才不遇,艺途艰辛。改革开放之后,如获新生,创作热情高涨,收徒义教,为湛江培养了一批书画人才。其满腹经纶,为人低调,和蔼可亲,得到人们尊敬。        其画作水墨交融,富有精神。画中有诗,诗画中饱含着对新生活向往。        他崇拜明代画家郑思肖,曾用别号"肖思郑",可见对先贤的崇敬。最喜爱郑思肖的兰花,也常把自己比作兰,"何必花前争艳色,清清淡淡见精神"。        也把自己看作是沙丘上的仙人掌,不被人喜爱,而历经风沙旱寒,但亦会绽放芳华。        其喜爱画鹰,希望像雄鹰一样,积健为雄,高瞻远瞩,自可任风云。        把自己看作小鸟,栖息山林,"静观闲处有诗思"。        两只雄鹰,淋着晚霞,栖在枯树上,视着秃山崎石,有惯向凌霄志,又何时能裹腹?练就一对穿云眼,辨析人间福与祥。         又把自己比作美人蕉,“劲挺丰姿无俗态,纵然骨折不低头”。        作为文人墨客,悠游自在是追求的理想,又何曾有过悠游自在?水道的污浊,人性的贪婪,人也如鱼一般。        敢批评明代大画家徐谓的人,我看无几个,半翁不才,又怎敢批先贤?        讥讽齐白石的,还是半翁,齐璜画荔如藤生,岭南人不见藤生荔。想必齐大师也是没有生活的想当然画家罢了。随逐烟波出浊流,大好江湖可漫游。        家乡的红树林,扎根海水滩涂,任由风雨海涛,不低头折腰,这正是画家的风骨气节。        半翁这荷,朵朵漫天艳,蜻蜓白托萍。高洁亭立,出污不染,也是画家自洁心灵的表达。        ‘’不分高下且同家,既浴寒烟又浴霞‘’。人生何况不是如此?但能若兰,甘于清清淡淡者不多。        这是一幅少见的无题画,无题亦明题。 润墨点点见其神。幽谷石岩困不住,天空寰宇任悠翔。        "山水清音里,高人独坐时。此心如太古,惟有白云知”。可见其恩师之知遇。      " 松茂兰香,山高水长"。萧老师送我的这幅画,忘年知遇,深之交情,我要每天仰视着。        萧老师画了半辈子自家山丘海涂、花鸟虫鱼。        自80年代,得挚友张兴全大师、罗伯尊、古鑫泉相助相邀,首次出游,历览山岳大川,归来后创作一批大山水画。       "深山尚有清湫水,犹不停流涤浊污"。多清的山,也有浊水,世道都如此。      "功名因际遇,学问在功夫","功名尽化云烟外,心血全抛水墨间”,萧老师高风亮节,淡泊明志。         萧老师送的这幅章草诗书,他把自己比作竹,也勉励我要"虚心抱节,韧性修身,四时秀茂,不竟芳芬"。         念恩萧应彬老师生前知遇,在他突发心脏病仙逝5周年时,得友人帮助,我筹资主编出版了《萧应彬诗画》,收录了萧应彬书画百多幅和诗词250多首,并举办了遗作展,反响很大,从此也兴起了萧应彬作品收藏热潮至今。         20年弹指一挥间,故情难忘。萧应彬,岭南画派传人,人远离,艺永存,名流芳。仰其作如晤其人,品其作如读其人,人品艺品由人品。与星月同辉的只有智者的思绪。         我们永远怀念萧应彬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