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运不及之年,五运六气在线排盘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10

涸流之纪(1),是谓反阳(2);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8),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4),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其藏肾(5),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彘牛其虫鳞倮(6),其主埃郁昏翳(7),其声羽宫(8),其病痿厥坚下(9),从土化也(10),少羽与少宫同(11),上宫与正宫同(12),其病癃(13),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14),眚shěng于一(15),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16),故乘危而行(17),不速而至(18),暴虐无德(19),灾反及之(20),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21)。 (1)涸流之纪 “涸流之纪”,即水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岁运属于水运不及之年者有: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等六年。其中除辛亥年因为年支的五行属性为水可以因此构成平气以外,实际上岁水不及之年只有五年。 (2)是谓反阳 “反阳”,指阳气反盛。王冰注云:“阴气不及反为阳气代之。”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冬天里应寒不寒,反而出现了气候较热的阳气偏胜现象。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水不及则土来乘之,火来侮之。水在季节上代表冬,在气候上代表寒,在物化上代表藏。土在季节上代表长夏,在气候上代表湿,在物化上代表化。火在季节上代表夏,在气候上代表热,在物化上代表长。岁水不及土乘火侮,意味着这一年的冬天不冷反热,冬行夏令,万物应藏不藏。这也就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原病篇》中所谓:“冬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之类。”属于气候严重反常。 (3)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 此几句是承上句而言。“藏令不举”,意指岁水不及之年,冬令应寒不寒,应藏不藏。“化气乃昌”,指土气来乘。意即冬天里由于天气不冷不雪不冰反而雨湿流行。“长气宣布”,指冬行夏令,气候相对偏热。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冬季里的气候反常现象。 (4)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 “蛰虫不藏”,指本来在冬天里需要蛰伏过冬的生物,这一年由于天热的原因也不蛰匿藏伏了。“土润”,指土地润湿柔软,不结不冻;“水泉减”,指水源不足。“草木条茂”、“荣秀满盛”,指植物在冬季仍然生长茂盛。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冬季里的物候反常现象。 (5)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 “其气滞”,指肾气失,“其用渗泄”,指肾虚不能藏精所出现的渗泄现象,例如遗溺、失精等等。“其动坚止”,王冰注云:“谓便泻也,水少不濡则千而坚止。”意即肾阴不足,大便出现干结之象。“其发燥槁”,也是指阴虚时所出现的津液不足现象。“其藏肾”,指上述这些现象与肾藏失职密切相关。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人体肾水相应不足,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阴虚液涸的症状。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人体的体质变化及疾病表现。 (6)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玄,其畜彘牛,其虫鳞 “枣”为土之果,“杏”为火之果;“濡”为水之实“肉”为土之实;“黍”为火之谷,“稷”为土之谷;“甘”为土之味,“”为水之味;“龄”为土之色,“玄”为水之色;“彘”为水之畜,“牛”为土之畜;““鳞”为水之虫,“倮”为土之虫。以上所述,意即水运不及之年,不但水类所属的谷肉果菜在生长收成方面要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水运不及,土乘火侮的原因,土类和火类所属的谷肉果菜在生长收成方面也要受到一定影响。 (7)其主埃郁昏翳 “埃”,指尘土;“昏”,指阴暗;“翳”,指障闭。“埃郁昏翳”,指天昏地暗,阴云蔽日,尘雾迷濛的自然景象。这种现象在五行概念上属于上气偏胜,亦即《气交变大论》中所谓的:“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此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土气来乘的原因,所以在这一年冬天里,应寒不寒气温相对增高,出现了霜雪稀少,雨水增多阴暗不明的反常气候变化。 (8)其声羽宫 羽声为五音中之最高音,宫声为五音中之最低音。羽声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水,宫声在五行归类上属于土。“其声羽宫”,意即水运不及之年,这一年的冬天气候反常,应寒不寒,和长夏季节的气候相似。这就好象五音中的高音变成了低音一样,属于严重反常。王冰注“羽从宫”,亦即“水从土化”之意。 (9)其病痿厥坚下 “痿”,指肢体肌肉萎缩或弛缓无力等运动障碍“厥”,指卒倒,眩仆或四肢逆冷。“坚下”,指大便干结。此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肾虚脾乘心的原因,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上述脾病或心病的症状。 (10)从土化也 意即以上所述水运不及之年中的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的各种表现,均是由于水运不及,士来乘之,火来侮之,水从土化的结果。 (11)少羽与少宫同 “少羽”,指水运不及之年。“少宫”,指土运不及之年。“少羽与少宫同”,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应寒不寒,雨水相对增多。土运不及之年,应热不热,雨水相对减少。两者基本相似。这就是说水运不及之年的冬天和土运不及之年的长夏季节,在气候上尽管一冬一夏有所区别,但在某些地方却有相似之处。 (12)上宫与正宫同 “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正宫”,指土运平气之年。“上宫与正宫同”,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本来就要来乘如果再遇上了同年司天之气又是太阴湿土,则必然是乘上加乘。这一年的冬天便同土运平气之年的长夏一样,又热又湿,完全反常。 (13)其病癃 閟 “癃”(long音隆),指小便不畅。“閟”(bi音闭),指小便不通。“癃閟”,即“癃闭”,指小便点滴俱无的尿闭现象“其病癃?”,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肾虚不能主水,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小便不通的肾病症状。 (14)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 “埃昏骤雨”,指天昏地暗,暴雨倾盆。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土气偏胜。“振拉摧拔”,指狂风大作,摧屋拔树。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木气偏胜。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来乘之,但是在土气偏胜的情况下,由于胜复的原因,又会出现木气来复的现象。 (15)眚shěng于 一 “一”,古人认为在方位上代表北方,在季节上代表冬季。“眚shěng于一”,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其反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该年的冬天和北方地区。 (16)其主毛显狐 狢 ,变化不藏 此句是谈土气偏胜,木气来复时虫类和兽类活动变化现象“毛”,指毛虫,属于木虫;“显”,指活动明显;“狐”,即狐狸”,同貉,《正字通》谓:“貉似貍,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亦狐一类野兽。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气偏胜,木又来复之,因此这一年的冬天应寒不寒,雨水较多,风气偏胜。由于不冷,所以狐之类野兽,四出活动,应藏不藏。 (17)故乘危而行 “危”,指孤危,此处是指岁运不及之年。“乘危而行”,意即岁运不及,则所不胜乘其不及而侵犯之。 (18)不速而至 “速”,有催促之义。“不速而至”,即不召自来王冰注此云:“乘彼孤危,恃乎强盛,不召而往。”意即岁运不及之年,则所不胜之气自然而来。例如岁火不及之年,夏天应热不热,则气候自然相对寒冷;岁水不及之年,冬天应冷不冷,则气候自然相对温暖。这些就叫作“乘危而行,不速而至”。实际上也就是自然气候变化反常时的必然表现。 (19)暴虐无德 “暴虐”,指气候反常时对自然界生物的损害现象“无德”,就是对生物没有好处。“暴虐无德”,意即气候反常时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0)灾反及之 “灾”,指灾害,此处是指复气对胜气的报复或惩罚。“反及之”,是承前述之“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等反常气候变化而言。意即在气候严重反常时,由于胜复的原因,这个反常的气候必然要受到它所不胜之气的报复,例如,火气太盛时,则水来复之。天气太热了必然会出现寒气来复而使炎热现象自然消失。这实际上是自然气候变化中一种自调现象。 (21)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微”和“甚”,是指气候反常或复气的程度。全意即气候反常严重,则报复之气也就相应的重。反之,气候反常不严重而是一般小有反常,则报复之气也就相应一般。这就叫作“微者复微,甚者复甚”。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胜复”,实际上也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中一种自稳调节。因为自然气候本身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调现象,所以自然界也才能在气候变化此起彼伏的过程中,始终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这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正常规律,所以原文谓“气之常也”。以上自“乘危而行”至“气之常也”一段,是古人对岁运不及之年气候、物候以及与人体疾病相应关系所作的规律性的总结。 1、涸流之纪是谓反阳:涸流之纪,水不及,土胜火侮,阴寒之气反而从阳化,故说:“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因而属水的“藏令不举”,属土的“化气乃昌”,属火的“长气宣布”。具体而言,“藏令不举”则“蛰虫不藏”,即冬令气候反而温暖,动物不冬眠。“化气乃昌”则“土润,水泉减”,即湿热蒸褥,土地湿润,大量水蒸气蒸发,泉水减少。“长气宣布”则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即盛夏长气宣布司化,草木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华丽丰盛。总之一派阳气盛的气化现象。 2、湿火伤肾:涸流之纪,土胜水而火侮水。因而湿性滞缓气机,火的作用逼水渗泄,湿火动变而伤肾,肾气滞而不坚强,肾阴渗泄而枯槁,故说:“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稿,其脏肾。” 3、水火土的物化现象:枣属土,杏属火;濡属水,肉属土;黍属火,稷属土;甘属土,咸属水;黅(黄)属土,玄(黑)属水;彘(猪)属水,牛属土;鳞属水,倮属土。这样对举,一是示意涸流之纪,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水火土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则所属的生物一齐化育而增产,品质优良。人应之肾心脾气和不病。这也是及时治疗水化不及病证应该达到的目标。二是示意涸流之纪,水火土三者生克制化失常,则所属的生物减产,品质不良。人应之肾心脾皆病,或肾气虚而容易感受湿火邪气,防治原则,未病时应该补肾水早预防,既病时,应该补肾水而祛湿火,扶正祛邪,以免病情延误,水郁生风,发生风湿胜复之灾变。 4、其声羽宫:属水的运气以“羽”音代表,属土的运气以“宫”音代表,太阴湿土司天称“上宫”,由于中运是不及的“少羽”,故“上宫”也即“少宫”。土克水而水从土化,就叫做“其声羽宫”。有正常的从化,有反常的从化。反常的从化即是“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萎厥坚下,从土化也”,意即湿胜的天气阴沉淫雨,寒湿相遘伤肾,病肾阳痿弱,四肢厥冷或下腹症积坚硬。其原因是水从土化的机制失常,湿热反而从寒变。而“从土化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式,如果水从土化的机制正常,则“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是指辛丑辛未年,中运是“少羽”,上临太阴司天是“上宫”也即“少宫”,若“正化度”能够维持不变,则“少羽与少宫同”,为低水平的平气年,若“正化度”维持得很很好,“少羽化”为“正羽”,上宫化为“正宫”即“上宫与正宫同”,为高水平的平气年。 5、土木胜复之变:平气年就不会发生胜复之变。土变胜气伤肾已如上述,如果土气大胜,阴沉淫雨变为暴风骤雨,伤肾急迫而病癃闭,乃是大胜必有大复,风木复胜湿土,风湿胜复之气相争,必加重北方一宫肾水的病情,故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催拔,眚于一。”接下来“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之语,是对风木复气“则振拉摧拔”的补充。意即风木复气至,不但振拉摧拔万物,而且有毛的动物活动猖獗,如多疑善变的狐狢出没,变化不隐藏,以此比喻风气善行而多变。 李某,男,35岁,年8月21日,七月二十七复诊。左脉浮大滑而有力,右与左同,舌红少苔,面色明润。主症:右大腿根部及生殖器生疮疹三个月,因工作忙未接诊,上月30日处方犀角地黄汤,疹好转而未愈。近来腹胀,大便秘结,为肾水不及,火反侮之,如经云“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宜增液承气汤:玄参30g 麦冬30g 生地30g 生大黄10g 芒硝10g 后入。 6剂,一日2剂,只取头煎顿服。 8月26日复诊,前方六剂,泻下污热,腹平舒畅,浮大滑之脉势缓减,舌红少苔,阴茎发疹未愈,宜养阴解毒,清瘟败毒饮:生地30g 黄连5g 黄芩10g 淡竹叶10g 丹皮15g 生石膏20g 山栀6g 水牛角30g 玄参15g 连翘30g 赤芍15g 人中黄10g 3剂。 【述评】 本节主要介绍了岁运不及之年中的气候、物候和人体疾病的变化规律。在岁运不及之年中,在气候变化方面主要表现为气候不能与季节相应,春天里应温不温,夏天里应热不热,长夏里应湿不湿,秋天里应凉不凉,冬天里应寒不寒。在物候上春天里应生不生,夏天里应长不长,长夏里应化不化,秋天里应收不收,冬天里应藏不藏。在人体疾病表现上春天里肝气不及,肺气偏胜;夏天里心气不及,水气上犯,长夏里脾气不及,肝气横逆;秋天里肺气不及,心火上炎;冬天里肾气不及,脾湿不运。上述现象,原文虽然基本上是以五行乘侮胜复的道理来加以归纳和说明,但从所述的具体内容来看,实际上是对自然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现象的客观记录和总结,十分具体,也十分朴实。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进一步探讨。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备化之纪,卑监之纪,是什么意思啊

备化之纪指土运平气之年。六十甲子中,只有己丑、己未两年为备化之纪。卑监之纪指土运不及之年。六十甲子中,己巳、己卯、己亥、己酉四年为卑监之纪。

解读中医五运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研究时间变化与疾病相关性的一种学说。记得某年与表姐聚餐她谈起了中医 养生 。问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听完我有些发愣。问她:“五运六气也上了 养生 栏目?”她说:“是五运六气,XX教授讲过……。”听她讲述后我笑了,如此深度的理论也上了媒体。告诉她养是顺从之意。“春夏养阳”是春夏季节运动或食补要顺从气机升发状态,升发属阳。“秋冬养阴”是秋冬季节运动或食补顺从气机收藏状态,收藏属阴。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巅峰之论。《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此话意思:不知年月变化带来五行之气的盛衰,对人体脏腑功能虚实的影响,是不可以当医生的。 现在节气是大雪,子月的开始。“子时一阳生”,时,指时间。主要指子月,也包括子时(23--1)。大雪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子月,是体内阳气自动恢复的最佳时间。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15日是一个节气,节气的气候变化如竹子一节一节相连。《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肺,治节出焉?治节是治理调节,“肺”主管身体自我调节生理功能,适应24节气交替变化。肺“开窍于鼻、主皮毛”,肺通天气,对气候节气的敏感最强,皮肤汗孔也随节气变化开合,所以“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关节疾病与“肺”也有关系,很多关节病人气候变化提前知道,“肺”的治理调节不好,导致关节疼痛,风湿病患者自身“天气预报”很准,所以我临床治疗风湿痹病常用入肺经的药。 古人用六经理论模型把24节气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都有影响,这就是古代中医巅峰理论“五运六气”的“六气”。“五运”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论模型,来归类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五种现象。用每年的天干代之,如壬辰年,丁壬合化木,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故今年是木运太过之年。六经理论把24节气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即采用这个模型把所有疾病归类其中。 用天干地支理论推演每年的气候变化,可以知道当年的“运气”变化规律。如今年是己亥年,“巳亥之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司天是上半年运气情况,在泉是下半年运气情况。2023年己亥年流行病的病因多为风热之邪所致。24节气“小雪”节气开始是太阳寒水当令,这是每年不变的主气,如主人之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速之客”,故把每年非正常气候变化规律叫客气,如客人之意。客随主变,主气变动,客气也随着变。比如壬辰年小雪至小寒客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很多阳虚体质病人说吃我的汤药感觉特别辣。寒湿之气当令,用了大量干姜化寒湿之气,以宗“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2002年我开始研究中医五运六气,2004年实验与易经术数理论融汇,探秘人体出生时间与得病时间的“五运六气”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主要是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流行病与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出生时间可以用“两套系统”推演,一个是古代易经命理学,另一个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前者侧重人体体质禀赋研究,但理论有断层现象,目的是查出疑难病真正病机。人体有阳虚证候,同时也有肝火旺证候存在,有时真假难辨。《黄帝内经》“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气立”是人出生呼吸时候,记录“气立”时辰的五行密码。因气而立故名“气立”。除了呼吸之气,更重要的是节气而立。人体精血自生冬至比大暑节气恢复的快即是此理。比如:1976年丙辰年出生,丙辛水运太过之年。若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主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客气是厥阴风木当令。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所以1976年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的人“气立”五行密码以寒水与湿土为主。某人1994甲戌年由于饮食寒凉得了寒湿困脾证,2002年研究“运气”理论思考过为何1994年发病?1994年是甲戌年,也是寒湿之气当令,激发了他体内“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所以1993年、1995年很好,而只有1994年得病。2008年盘锦市沙岭镇李某某胃寒胀痛被我治愈之后,为何2009己丑年复发?复发虽是吃了寒凉东西,但这也是诱发因素,主要因素是2009己丑年土运不及,加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己丑年“运气”使他的阳虚寒湿体质更加寒湿,2009年吃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 桃花三月清明时开的最美,梅花开花需要到小寒、大寒的腊月。它们“气立”的五行密码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的节气作用下完成开花过程。每人“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受五运六气影响而成的体质即因人而异。有的人经常吃麻辣烫也没事,而有的人吃一点即满面疮疖。壬辰年冬天某晚,妻子告诉我儿子发热38度,大雪节气值令,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是太阳寒水。辨证分析肯定考虑风寒为主,去药局抓了麻黄6克、桂枝4克、甘草2克。回家看儿子盖大被,问后得知恶寒,查脉浮紧,证属风寒无疑即把药煎煮,服用一次晚上汗出,身体恶寒消失。但次日早上发热未退,分析表寒兼带里热,否则热随汗散。舍脉从证,另与升降散加减配服,一剂药后从周四最高的39度降到正常,二剂恶寒、发热彻底痊愈。壬辰年大雪节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麻黄、桂枝、甘草发散风寒使恶寒症状消失,继续服用辛温之药与升降散同用是针对“运气”的寒湿之气。 运气理论适合研究非情绪化疾病,我的易经老师说:“有些疾病即使吃药,得不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当时也只是缓解。得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轻的可以不治自愈,严重的用药也会事半功倍。” 成书先秦时期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也。”这句话值得每位中医临床医家深思。 2012年初稿,2023年7月修订 张雷

张幼玲:这个猪年,土运不及,脾胃虚弱的人,好好看看此文

2023年24节气的立春,刚好是在农历2023年的腊月三十,中国的传统除夕夜。关于2023年没有“立春”节,民间有很多说法。 跟张幼玲老中医谈到这个问题,张老讲:我知道2023己亥年,土运不及。天地的脾胃都很弱,更别说我们人类了。 为何土运不及?跟脾胃有关? 木主生,土主化,土气和木气就是主宰着万物的生化。生气有余则化气不及,即土不及而木有余之时,万物生的力量强,长得就快,可是长出来的东西不壮实。化,举个比喻来理解,主要是把外在吸收的东西,通过化的功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化气太过,人肯定就会变得臃肿,化气不及,人就会显得单薄。 木气主生,土气主成。万物无木气不生,无土气之化则不成。所以土运不及之年,虽然草木因生气而茂盛,但不壮实。 甲己之年,土运主之,己年代表土运不及。 所以我们所处的60甲子之中,己巳年(1989);己卯年(1999);己丑年(2009);己亥年(2023);己酉年(2029);己未年(2039)这六年,为土运不及之年。 哎呦,看官们是不是跟我一样,一头雾水?张幼玲老中医耐着性子慢慢跟我解释。 详解 天上的太阳(心阳)发出热量,照射在大地(脾胃)之上,土壤里的水份升腾而上,化成朵朵白云(白肺),白云遇冷又变成雨水甘露,降之于大地和川海(肾水)。地天既交,所以成泰。 而大地上未能升腾的其它浊物渣滓,则湮没于土而腐,被土壤微生物消化殆尽。 对应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谷入于胃,脾胃需借助上面心阳的宣通之力,使脾升清和运化精气上达,进而由肺而灌溉乎四体,同时也使胃降浊和传送糟粕下行。 如果水谷不化、积食了,谷气既不能行阳道往上升腾,也不能行阴道往下排泄,就如同大雨之后,雾霾连旬,遍地污泥,全部淤堵在地面上了。 脾主升清 脾气不可一刻不升清,脾虚的人,吃完饭就昏冒欲睡,是由于脾气下陷、人的上半身没有得到升清之气经过和支持,气色必然也差,因为阳气送不到脸上。 脾不升清的话必然胃不降浊,那么整个人就是九窍不利、很难受了。 脾胃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脾能不能升,和胃能不能降的问题。 现在脾胃不舒服的人太多,但是要理解脾跟胃的性格是反着来的。胃就像仓库,主接纳和“消”,消是从大变小。 脾就像物流,主“化”和运输分发,“化”是好比把猪肉变成人肉,你是由你消化的食物组成的。 饮食饥饱、寒热不适、吃饭太快太囫囵太生冷,这些直接原因伤的是胃。 而忧思、久坐、肝郁,人疲奔命,应酬太烦,这些比较形而上的问题,伤的就是脾…… 脾主思 脾主思,有意愿,我们说“想不想吃饭是脾的问题”,胃主纳受,通行即可。所以不想吃东西是脾坏了,吃了东西难受是胃坏了。 然,过思则伤脾,思则气血结。 就像脾的消化能力一样,食物消化完了就该分发出去滋养全身了,同样的,对一件事情无止境地反刍和悬想、紧张焦虑不放松、缺乏解决执行力,就是从内部对脾胃、对气血、对脑部神经及思维能力最大的伤害。 暴怒伤胃,本来很饿,突然和别人争执后很生气,瞬间就没有胃口了;吃完了吵甚至腹部会绞痛,也是因为木郁食厥,肝克胃气上逆到内伤了。 食以养阴,不饥强食则脾劳,因为违反了它的主观意愿;饮以养阳,不渴强饮则胃伤,因为逆反胃气。 总体来说,胃只要顺毛捋了就能过的好。但脾就不行,脾需要积极向上,要健运! 健胃是减负,健脾是加油 脾代表意志和理解力,而胃有火就是欲望、和深层次的安全感匮乏。 胃气降了则嗳气反酸口苦诸症皆消,岁月静好,脾气升了则胃口好精神好、到达人生的巅峰! 胃为阳土,故喜湿恶燥,病多从热化。脾为阴土,故喜燥恶湿,病多从寒化,《黄帝内经》说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和胃的关系是最能体现中华中和之道之精髓了,它们一纳一消,才能营运消化,生生不息。 而我们大致了解了脾和胃的性格,就不会把它们当成身体内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器官“他物”,在平时准备放纵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会不会具体伤害到它们。 那么可以针对自己吃饭的情况,做出一些基本判断了。 自我诊断 1、知道饿、想吃却吃不下,或吃一点点就饱了、甚至反胃的人:胃不能消,脾强胃弱。 2、吃好多,吃完却发胀、没力气的人:能消不能化,胃强脾弱。越吃越瘦的人如今很多。善食易饥是胃气强、胃有热,身体消瘦是脾弱无法吸收。 3、不能吃也不想吃,吃一点点就饱了的瘦子;以及少食而肥的胖子:脾胃两虚。 4、食饮之后隐隐腹痛,饿、累、冷的时候还会加重一些的人:脾胃虚寒。有寒气客于胃肠之间,你们最适合仲景暖脾胃药方——理中汤,艾灸对你们也适合。 5、以上脾胃虚弱、积食和脾虚的情况是能够互相重叠转化的,长期胃积会演变成脾积、脾虚,也就是典型把孩子喂养失败的情况了。 6、还有一类吃得少却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人,是能化不能消,化的都是自身精血,提前透支生命。 7、其实最理想的吃饭境界就是“脾胃俱旺,能食而肥”的人,你们这些人间宝贝一定不要嫌弃自己。 张幼玲老中医,推荐补脾胃第一方:四君子汤。资深脾虚、气虚之人,不妨一试(张幼玲老中医提醒:四君子汤需要在中医指导下服用)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10g(补气健脾),白术10g(健脾燥湿),茯苓10g(健脾渗湿),炙甘草6g(辅助人参)。 如果气不顺,可以加一味顺气的陈皮。如果还有痰,就再加一味化痰的半夏。如果还要加强脾的“健运”功能,就再加行气醒脾的木香和砂仁。 脾虚需慢调,吃补脾胃的方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好的代谢。张幼玲老中医讲,吃方子前几个月可能胃口大开,人会变胖,但是感觉上会变轻快,需要四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疗效才会慢慢显现,然后再变瘦。 同时,要少吃破气和性寒的东西:比如白萝卜、牛奶、生青菜、水果、冻饮等。 还有,张幼玲老中医讲:如果吃四君子汤,一补气血就上火,就不要考虑补了,你不是气血亏了,而是经络不通。 另外,脾虚之人,张幼玲老中医推荐艾灸配合,有温阳之功。可艾灸太白穴和足三里,在脾经主时上午9点至11点效果更好。也可以多按摩太白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

神明失守如何调治

黄帝内经说:人的正气不足,天气如不正常,则神志失守,神光不得聚敛,邪气伤人,导致暴病暴亡。人的五脏,只要有一脏不足,又遇上岁气(四季气候)不及,就要感受邪气。这时人若过度忧愁思虑就要伤心,又遇少阴(心火)司天(掌握气候变化)之年,天气不及,则间气太阴(极重阴气,冬天)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人气与天气同虚。又因遇惊而劫夺精气,汗出而伤心之液,因而形成三虚,则神明失守。心为一身之君主,神明由此而出,神明失守其位,则游离于上丹田,也就是泥丸宫(脑神所居之人头)下,神既失守而不得聚敛,却又遇到火运(应火德而昌的帝运)不及之年,必有水疫之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人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就要伤脾,又遇天阴司天之年,天气不及,则间气少阳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人气虚与天气虚。又遇饮食过饱,汗出伤胃之液,或醉饱行房,汗出伤脾之液,因而形成三虚,则脾之神志失守。神既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敛,又遇土运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其位而天地不能合德,或太阴司天不及之年,必有土疫之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人若久坐湿地,或强力劳动而又入水则必伤肾脏。肾的职能是作强,一切伎巧都由此而出,由于人虚加以天气虚,因而形成三虚,使肾的神志失守,神志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敛,却遇水运不及之年,或上辛与下丙不相符合,或上丙与下辛失守其位,或太阳司天不及之年,必有土疫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人或忿怒,气上逆而不下,就要伤肝。又遇厥阴(阴阳消长﹑邪正进退)司天,天气不及,则间气少阴(君火,手少阴经为心经,足少阴经为肾经)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天虚与人虚。又遇急走恐惧,则汗出而伤肝之液。神志失守其位而不聚敛,又遇木运不及之年,或丁年上丁与下壬不相符合,或上壬与下丁失守其位,或厥阴司天天气不及,必有金疫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上述五种失守其位,乃是由于天气虚与人气虚,致使神志游离失守其位,便会有五疫之邪伤人,使人突然死亡,名叫尸厥。人犯了五脏神志易位,就会使神光不圆,不但是疫邪,一切邪气伤人,都是由于神志失守其位的缘故。所以说,神志内守就可以生,神志失守就要死亡,得神者就会安康,失神者就会死亡。心不散乱,神志内守,长葆安康。心生苦恼,心就散乱,君心乱则全乱。比如邪淫,心神散乱,苦恼加重散乱,浮躁郁闷,烦恼接踵而至。哪怕正淫,心亦不能散乱,囊中探物如入无人之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神不散乱则气不散乱,气不散乱则精不亏泻。精气神比什么都宝贵,要倍加珍惜内守聚敛充盈。人不管做什么,都要神志内守,心不散乱;神志失守邪可干人,心不散乱魔不会来。常戒散乱,增长定力,固守观照,长葆安康!行善养心,养心养生。五台山蜜蜂园大爱寻亲,守望回家,爱心已经在全国传递576天。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备化之纪,卑监之纪,是什么意思啊

备化之纪指土运平气之年。六十甲子中,只有己丑、己未两年为备化之纪。卑监之纪指土运不及之年。六十甲子中,己巳、己卯、己亥、己酉四年为卑监之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