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阴阳之道,易经的阴阳理论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对现代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简单来说就是统一、对立、互化规律,在现代发展中,这种哲学概念可以指导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医学研究、哲学研究、计算机研究等等,在商、政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阴阳在古代最初来源于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先人从中抽象出哲学道理,即所谓“一阴一阳之道”,阴阳交替,阴阳变化,才有四时和昼夜变换,并因此作用成历法研究,出现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等等,中华文明可以说就是从阴阳中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太极图就是很好的说明。由阴阳而来的第一要点就是对立,是辩证思想。无论是天和地、日和月、寒和热、明和暗,阴阳就代表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所有的事物都符合这样的辩证存在的规律。
这一点体现在古今的各行各业,并由此衍生出“福祸相依”等辩证思想,这种哲学理念是无关时间,不仅适用于古代,在现代发展中同样适用,比如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如何对立中统一。
阴阳就是自然界中所有对立统一事物的概括,在现代社会中,二进制的定义其实同样是一种阴阳概念,甚至斯比赛尔所编著的《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将《易图》称之为2的乘方,计算机的本质就是0和1,并由此诞生复杂丰富的虚拟世界。这一点在物理学上体现也非常显著,太极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释粒子和能量,以及宇宙起源的问题。除此之外,阴阳之道还在医学上应用广泛,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医,中医的辩证就是建立在阴阳道理上的,因此中医和西医相比,更重视整体效果,比如五行相生,寒热虚实等。《易经》中阴阳的对立,消长,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概念,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是不会落后的。
《易经》中的夫妻之道
《易经》包罗万象,源指阴阳,生生不息。 那么作为易经所包罗的万象之一:家庭,如何演道?如何阴?如何阳?甚至如何做到阴阳相依,阴阳平衡,阴阳延续呢? 先不说《易经》演绎的天人合一,光说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两仪,天为阳,地为阴,大为阳,小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老公为阳,老婆为阴,有道是天地分开,乾坤立,所以有天地,则有人类,有人类则有夫妇,有夫妇则有婚姻,有婚姻则有家庭,有家庭必有阴阳,因此家庭中的阴阳,既是家庭中的角色,又为家庭中的组合,也是家庭和睦,家庭健康,家庭生活的相互存在。 阴阳,代表男女。阴阳也代表天地,阳为天,阴为地。 在家庭天地里,伦常关系就叫天地阴阳。 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合在一起为“明”,如果阴阳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阴阳和合才能明。这就是夫妻之道。 《易经》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在一个家庭当中,男人是天。“天行健,自强不息”,所以男人要刚强,要有担当。 女人是地,“地势坤,厚德载物”,所以女人要包容,要温柔。女人越有德行,孩子越优秀,丈夫越成功。 一个家庭男女各居其位,阴阳和合,家庭才会和谐温馨,子女才会健康成长。 如果把夫妻比作一扇门,那么它有两扇大门,支撑一个门户;男女两人,组合一个家庭,两扇门一样大小,两个人一样平等;两扇门各有各的门窝,两个人各有各的观点。只有和谐相处,各尽其责,门才依旧是门。两扇门只用一把锁,门才锁得牢;两个人只有一条心,心才能贴得紧。两扇门只能漆一种颜色,才好看;两个人要拥有一张脸,才不会相互丢脸。两扇门开关时,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两个人长期相处,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两扇门经过日晒雨淋会变形,这时候需要修理,使之重新吻合;两个人经历磨难时会有隔阂,这时候就要相互理解,才能雨过天晴。遇到狂风暴雨,两扇门要同时关上;碰到艰难困苦的事情,两个人要一起努力。迎接贵客,要双门洞开;发生重大事件,两人要敞开心扉,共同商量。男人开左边的门,外出挣钱;女人倚着右边的门,在家守望。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男人,下联是女人,横批是孩子。 如果说男人如山,那么女人如水。青山绿水,山环水绕,山与水紧密相依,山无水则不灵秀,水无山则不浩荡,山承接天之阳刚,水吸纳地之灵气,自古以来山水相依才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世界本就是这般神奇,万事万物只有阴阳和合才能天长地久。 男人为乾(天),主外,要领妻而不管妻;女人为坤(地),主内,要助夫而不累夫。 男人领妻行道,女人助夫成德。真能达到这一点,就是阴阳平衡。 男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去管制妻子,这就是为天。 天管地吗?天不管,它应以榜样为主。男人担当家庭的脊梁,是阳光雨露,是永远付出的。 女人要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 一个男人在家里高高兴兴,有很好的涵养,这叫天晴;女人在家和和气气,不发脾气,这叫地宁。 天晴了,地宁了;地宁了,天才会晴。男人的脾气都是女人逼出来的。女人首先要做到地,男人才会做到天。 天不晴,顶多打打雷下下冰雹,地不宁就会地震,所以天不晴对一个家庭是伤害,地不宁对一个家庭则是灾难。 地狱跟天堂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反省是天堂,一念指责是地狱;一念爱心是天堂,一念自私是地狱;一念贪心是地狱,一念知足是天堂;一念傲慢是地狱,一念懂得欣赏就是天堂。 夫妻相处久了,自身的一些弱点都会暴露出来,各自反省自责,互相磨合是正道,如果互相埋怨指责,则会日渐疏远,甚至闹得天翻地覆。 男对女是爱怜,女对男是敬仰。夫妻是缘,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时时醒起,一颗感恩惜缘的心,将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限欢喜。 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是最好的道场。两人之间要讲情,越讲情越浓;不要讲理,理越讲越分裂。从陌生走进生命,从相逢融入心灵,给予真心才能收获信任。真诚之后的暖心,才能相携永恒。 夫妻之爱是需要经营的,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体贴,多一些沟通,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幸福的相伴一生。 夫妻间的交流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坦诚热情地谈话,遇事共同商量的态度。 “婚姻”二字都是女旁,女人是家庭的风水。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妻子是丈夫的财星,如果女人能够得到丈夫的尊重,快乐受宠,丈夫的财运事业运都会好,这叫“妻财”。 夫妇为人伦之始,造万化之端。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和子孙必昌。 夫妻之道是包容,因为要过一辈子,你有你的任性,他有的他的个性,包容之下才有彼此的相融,和睦的家庭。 《易经》这套自然宇宙之系统、这套圣人古老的文化,传承着炎黄子孙最高的智慧,我们应光大发扬、光大传播、顺应用之。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因、国家的细胞,为之健康:首当其冲应为良性的夫妻之道,在易理的渗透和指导下,可以更好的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如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很多会宣传创新,自由,改革……于是,男女角色也随之变化,“男女平等,阴盛阳衰,娘炮,女汉子”……屡见不鲜。 社会,也人们之观念,有了太多变化。观世界,特别疫情之后,西方社会,东方社会,有何不同? 观各自家庭,遵守祖诲的,如何? 男女角色混乱的,又如何? 观自己家庭,如何? 观自己,角色定位如何? 经典之文字,字字珠玑。人类之无知无明,种下的因,终将会在生活中收获相应的果…… 若错了,此刻开始去修正;若正跟随祖诲在行走,坚持吧! 祝福每个人,无论男女! 祝福每个家庭,无论此刻晴好还是阴雨! 祝福有缘阅读此文的您,从此安守本份,获得更多幸福!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最深度的解释
阴阳是表相是形式。道是本体是内在。阴阳是显相的,有形有相的。道是无形无相的。 阴阳是生灭的,变化无常的。道是不生不灭的。 阴阳是此消彼长的。道是不增不减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的是阴阳和"道"是一体的。它是一体两面,"道"要通过阴阳表现出来,要通过阴阳把它作用发挥出来。而阴阳的规律是由"道"规定的。阴阳的能量是由"道"提供的,阴阳只不过是台前的演员,而"道"才是幕后的导演。正如《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空指的是体,色指的是表相。体和相是一如的,是不可分的,所以佛法强调不二法门。阴阳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具备的能量是有限的。而道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阴阳是占有一定时空的,把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展示出来。而"道"是超越时空的,"道"创造了一切的时空,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万事万物有生就有灭,那是因为就一个具体事物而言它的能量是有限的,有它的定数,当能量消耗殆尽时这个事物必然消亡,这就是为什么阴阳变化无常的根本原因。而阴阳变化的能量是由"道"提供的,"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只不过就具体的事物是阴阳呈现而言,它具备的能量是有限度的,所以有生必有灭。人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人的寿命也逃不出阴阳二数,因此人有生必有死。这是道法自然,是规律。《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何谓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概念,器即概念的具体化。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只可体悟不可言明。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之根本,主要含义是:万物皆阴阳。 天地万物即由阴阳构成,阴阳互根,一一向对 :乾为阳,坤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南阳北阴;上阳下阴;明阳幽阴;暑阳寒阴;健阳顺阴;刚阳柔阴;男阳女阴;贵阳贱阴,等等。阴非纯阴,阳非纯阳。任何事物的基本属性可以是阴或阳,但阴阳并不是纯粹的阴阳,是阴阳之中又分为阴阳的,且阴中有阴阳,阳中亦有阳阴的。阳并非纯阳,阳中有阴,阴也并非纯阴,阴中亦有阳。比如男为阳,女为阴,但男女中身体有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此消彼长。阴阳既不是固定的、静止的,也不是彼此对抗的。而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交互变化过程。阴阳若是对抗,则一切便没法生存而土崩瓦解。比如春季之时,阳气升而阴气降,夏季,阳至盛而阴至衰;秋季则阴气升而阳气降,冬季则阴盛而阳衰。交互感应。阴阳不能各自独立独行,必须与对方交互感应方可生存。若阴阳分离,不发生交互感应,则万物不得发生。卦因爻而成,而爻即是交,即阴与阳的相交,因交而感,因感而应。如天气升而地气降,二气交而有泰,故天地相交、上下相交,而“泰”。若天气升而地气降,二气不得交而否。《系辞》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因为有阴阳的交互感应,所以才有万物的生发。不相交,则无万物。阴阳互化。物极必反,阴阳互化,《周易》的基本规则是,任何事物发展到顶峰,则必然物极必反,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意即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阴阳互根。程颐说:阴阳本身,阴阳的变化,以及阴阳变化规律性都不是道,道是阴阳变化的秩序所表现出来的道理,才叫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看似简单明了,实则蕴含丰富,所以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见仁与见智,犹如盲人摸象,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众人只知道循道而行,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经》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易经》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用“设卦观象”的方法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景,直叫人眇乎小哉、扼腕兴嗟。《易经》中的卦繁多以及复杂,足以叫人眼花缭乱、望洋兴叹。六十四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首尾相应,福祸相倚,吉中有凶,凶中带吉。人生回有许多遭遇,而德行修养是离苦得乐的最佳保证,《易经》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不为苦乐所困,渐渐领悟了如何自我调适和自我定位。我们窥探自然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环境,《易经》不单单教育我们认知“坤于顺”,要遵循规律,也让我们明白“利用侵伐,无不利”的道理。世事无绝对,我们是有主动抉择的能力和责任。所以,学习《易经》要义理与象数并进,人生才会充实和有趣。君子之道,厚德载物 做人的道理,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自己的理论来源而形成的做人准则。这种准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他会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变迁而变化,根据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根据不同的对象而变化。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我们处于逆境中的时候一定要伏地,也就是易经中说的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它源于乾卦,也就是说我们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等待时机。古人在考取功名前,便是如此,潜心修炼,心无旁骛。他们整日勤奋不休,在君子之道上反复修炼。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往上跃升,向上进取是没有灾难的,因为前期的修炼使此刻成为顺境。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无论才华如何杰出,都必须扎起口袋,不要外露,要谨言慎行,利牝马之贞,像母马一样正固,性情柔顺,这样才会德行兼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要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众人,有德则可为首,众人信服。 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极其重要,《金瓶梅传奇》:“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世贞为之所震,”。可见人由内向外散发的气场是可以使人折服的。对我们而言,我们要善于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孟子曾说过浩然正气是充满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如何获得这种浩然正气,《易经》中有解释道,君子认为“元亨利贞”,可以明白仁、义、礼,并成就事业,既是德行以备。但德行不是一日便可修成的,需要日积月累形成。物不可以终止,顾受之以渐,渐者,进也。渐卦是讲究进展的,万物进展到一定时候,就要有个归宿,就出现了归妹卦,君子以永终知蔽,以恒之。归妹卦是讲究趋利避害,已达到恒久,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累积正气的时候,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的诱惑和瓶颈,所以我们要保持正固,而获征吉。浩然正气便可以恒之。 亨,君子有终。要想和人长久友好的相处下去,我们要敢于做一个谦卑者,而不是满盈者,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渡过大河,虽然谦卑可以得到世人的敬重和支持,但对于桀骜不驯的人,我们不能只图谦卑而无威严,亦即要恩威并重。众多古代的君主便是如此,现今社会的领导者亦要如此。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要成为谦卑者,黄离元吉,得中道也,中道者亦谦卑者。其光不耀,但可长明不灭。离为火,或本身不能独存,必须要有附丽才可显示。所以离卦有附丽、依附之意,作为一个谦卑者,我们要让身边人依附在我们,让他们显示自己的才华,而我们自身也可以有意或无意的依附在他们身上,而达到阴阳平衡,福祸相依,这样彼此便可以长久友好的相处下去,以继明照于四方。 知天,识人,顺之 《易经》很好的解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天道、人道、地道。而其中关于对人的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变化必然会牵动人吉凶祸福的变化,但自然规律极其复杂和多变,为了更好地展示和掌握自然规律,《易经》就衍生出了用符号代表自然界的现象,也就是现在的卦。而在《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但自然规律只能顺之,一旦改变,天地之间的平衡便会打破,而人类必然会遭殃,所以,人类不得不遵循自然规律发展下去。然而社会规律的可变性极其大,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强大,在社会建构的框架下也就是社会规律的基本原则下,人类理所当然构建,建设自己想要的社会框架。 处世,也就是我们对待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其中表达了人的正直与包容之意,对于天道、地道,是不必刻意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好,没有什么害处。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已成定式,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复杂而敏感的,对他人的感觉,处事的态度,可以说是生活的种种都需要一颗巧妙地心。识人,乐事。便是很好的方法。古人对一个人的判断的依据及其繁琐,有德行、才华、门第,甚至涵盖了缘分、生辰八字。可能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是有所诟病的,但在古代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伯仲君子之交。对于交友这一方面,我个人认为顺之,也就是我们说的随缘,能把我们吸引到一起做朋友,那我们肯定有相同的品行,如果我们是德行具备的人,那么我们的朋友亦是如此。 而对于处事的态度,平和的心态极其重要,过分的追求则会导致盈则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愤怒最易使人冲动,从而失去理性,做出各种令自己后悔的事,此刻最容易说出损人利己的言行。在处事的过程中要杜绝这种嗜欲,已达到平和的心态,追求正常的欲望。 其实,做人的原则和处世的态度是相通的,天地人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德行来对待外界的一切。把《易经》简单的归到为人处世的道理,难免有一点管中窥豹,但《易经》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透彻的领悟他,我们能做到的一层又一层揭开它神秘的外纱。那么,为人处世就是其中的一层。 ��易经是怎么解释阴和阳的,具体说一下。谢谢
易经是以阴阳为中心的,没有阳就没有阴,阴阳结合的,
易经05-阴阳之道
世上所有的事情,用易经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 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阴阳这两个字是孔子加进去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系辞》,这两极就是一个阴,一个阳。这里要注意,中国人讲一个就是两个,两个就是一个。他告诉我们这个一里面是含有不同的东西在里面,含有正反,上下,高低,轻重,就是相对的两种。之后很晚很晚,在西方,爱因斯坦把它说出来,叫相对论。 相对论不否认绝对。一切都是有 例外 的。 人到底从哪里来? 西方人说:神创造的。西方的神主宰一切,都是神的子女。所以子女可以叫父亲的名字。 中国人:神明。抬头三尺有神明。让我们明白道理。 《易经·系辞》: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后你又顺从自然,你就会得到吉祥。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分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流派。那么《易经》的思想又是谁想出来的呢? 就是伏羲想出来的。 减少你的欲望,你就可以往正当的方面去想,我们把想到的东西叫做天机。 “嗜欲深者天机浅”,今天想买股票,明天想房地产,想半天的人,他的天机是完全没有看到的。 “嗜欲浅者天机深”,伏羲去想的是人类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一个秘密,“万物从哪里来?” 伏羲氏看到太阳从东方起来,然后一直走一直走,从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然后一直把它往西方掉下去。这个力量,就使得万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如果伏羲氏只想到这里,那只是叫虚拟,因为不切实际的。为什么呢?你看,今天一个太阳出来,明天一个太阳出来,哪有那么多太阳。300多个,就算有那么多的太阳,东方有那么大的地方储存吗?西边同样也要有一个地方存太阳。所以伏羲氏就自己否定了自己。这个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人要经常反省。 有一种力量拉上来,有一种力量拉下去,它就产生两种力量的观点,一正一反,一上一下,这两个东西就构成了太极里面的两个重要的元素这一内涵。他想把他的思路表现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可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伏羲氏把这个力量用一个连续的线来代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做法。 没有文字,干脆画一个图像,画一个最简单的,今天叫做符合,那时候连符合这个名字也没有,可见都是人想出来。他就画了这么一条线,那时候连笔都没有,他就折了一根树枝,就拿一段,说这个酒代表那个能量,所以一画开天。真实的意义就是一画开天辟地。 当初伏羲氏是用眼睛去观察宇宙万象,然后靠他的想象替我们造出一套系统来,这套系统 的总根源就是一画,叫做太极。一切一切,都是从这样开始的。 伏羲认为既然有一个能量,有一个力量,有一个方向,就有一个相反的方向,就构成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此他就认为,有一个阴,就有一个阳。有一个阳,就有一个阴。 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思索很久,终于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太极中生发出来的。孔子在他作的《十翼》,也就是《易传》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意思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而这两种力量就是阴阳。那么阴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伏羲氏认为,一就是一,只是有时候一还是二。一根木头你不去动它,它就是一根木头,你把它折断了,它就变成两小段。所以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跟阳,它不是可以分开的,它是有高度配合性。后来他想明白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为他发现把那个树枝一折断就变阴了,那阴把它连接起来又变阳了。 二跟恶很想象的。二就是有二心,就是很可恶。这种观念都是从《易经》来的。 一,你就觉得很愉快。因为大家合在一起,它的力道很强的。同心协力,才有这种一的感觉。 二就开始分了,宇宙有秩序吗? 宇宙看起来很乱,实际上它是条条有理。它是非常有规律,非常有秩序的。乱中有序。 《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 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也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还是一个太极,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太极。一字一太极。开始它会变化的,它里面有阴阳。一个人有时很振奋,有时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他有不同的情绪,分阴分阳。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所以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可以变成阳,阳可以变成阴。 一个东西它有阴有阳,合起来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叫阴阳。所以如果讲一它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它就是阳跟阴。 《易经》给我们的“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使得东西方人的观念有了“生”和 “分”的差异,以致于在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版图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本万殊的差别。 中国人是人本思想。宇宙之间以人为本,我们这要感谢伏羲,如果不是他,我们很可能走向西方的路,叫做途径。西方人离不开。中国人的信仰是道。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德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不是说道去效法自然,因为道本来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的“法”就是等于, 道=自然 可当中国人讲等于的时候,含有不等于的意思,这一点是最神奇的。因为除了自然之外,还有一点别的东西在里面,我们用伦理两个字来解释它。《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所以论语从自然中来。 自然那么有秩序,是谁在管呢? 如果伏羲当年说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了。他说没有,这是阴阳的互动,它是自然的孕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我们现在从物理学上可以了解到,《易经》其实是比较接近真理的。就是说它有两种不同的力,这样子交互去作用,很自然就产生万物,而且它会不断地运行,老子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这样大家可以了解汉高祖统一天下以后,他就简简单单约法三章,这个是最切合中国民族性的一种做法。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如此一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那么世间万物,又是如何从两仪进一步变化而来的呢? 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人很多思维是从《易经》来的。《易经》告诉我们,世界是一所构成的,可是这个一如果是单纯的一,那就一到底了,那就不会不会了,那怎么会有万物呢? 光是有阴有阳的,如果两个不互动的话,那就不能发生作用,阳一定会跟阴碰在一起,阴会跟阳化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产生万物。 世界上的东西是有阴有阳的,而且分不开。你看一天就好了,你早晨起床,太阳已经出来了,你不会感到热。你知道上面是热的,但是那个太阳光的热还没有完全照到地底下来,因此你就感觉到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凉的,所以叫少阳。等到中午了,上面下面都热了,就叫老阳。到了黄昏的时候,你也没有感觉到,大气还是很热的,但是上面已经开始凉了,因为夕阳它没有什么热了,上面凉凉的,下面是热热的,叫少阴。到了晚上12点,哪里都冷,就叫老阴。 一天就是从少阳到老阳,从黄昏开始,就是从少阴然后到半夜就是老阴。 一年来看,春夏是阳,秋冬是阴。 所以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看所有的变化。 伏羲的起点很高很全,让我们永远可以遵循,这就叫做经。所以为什么把《易经》变成群经的第一个,其实它是所有诸子百家共同的起源,叫做群经之源。 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包含着阴阳两种力量,也就是两仪,而阴阳的互动,又产生了四象,接下来四象又是如何产生八卦的呢?这个八卦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下一集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