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复卦上,易经的智慧升卦上

易经智慧:三生万物,逢七必变,道出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精辟

  《易经》中所阐述内容的本质,其实就是宇宙间的变化,所以古人常常拿它来占卜,而如今的人们,大多都通过这本书来学习人生哲理。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日子过得不温不火的,但却很受人羡慕。这样的人,虽然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但是,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却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在做事的时候,也是很能得到大家的支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本是平凡的人,拥有了如此好的福气,而广受大家的支持呢?易经告诉我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中国古人从很早开始就研究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他们在定数与变数中不断的探索找寻,希望能够窥探出宇宙的奥秘。同时,又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可以方便靠天吃饭的农民适时的进行农业生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出人的命运。一)、万物发展,有据可循"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古人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寻找出来规律。《易经》就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它认为虽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变化莫测,但不论如何都有其内在的规矩。"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古人的智慧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譬如子平八字、六爻这些常见的占卜方式,前者可以用来推算人生大体的轨迹,后者则可以具体到某一件事,只要心诚,加之占卜师又有炉火纯青的技艺,就可做出精准的预测。中国文化里,除了占卜和预测以外,古人还总结出了"三生万物,逢七必变",道出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前者很好理解,就是《道德经》所提到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就是阴,而二则是阳。三其实就是阴阳相合的产物,既符合道家所讲述的适匀的状态,又符合《易经》中所提到的万物相反相成,既对立又统一。这个阴阳若是将它具象化,则可以理解为女为阴,男为阳,这是最容易让人想到的阴阳关系。男女交合,自然就会产生下一代,也就是"三"。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以人为本的观念,不论是专制的社会也好,民主的社会也好,基本的组成单位都是个体的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是水,政权则是那个舟。其实阴阳涵盖的部分绝非人这么简单,地为阴则天是阳;月为阴则日为阳;母为阴则父是阳。如《易经》所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平衡不论是在人类社会还是整个自然都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因此三生万物中的三,代表着的就是阴阳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的一切都是在"三"这个阴阳平衡的条件下产生的,他们背阴而向阳,并在激荡中不断的产生新的和谐之体。在中国古人的认知里,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由"三"得来的。这就是实际道理,阴阳交合所以才会产生下一代,就这样不断的延续下去,人类社会才有了发展。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也是在日月转动这个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是阴阳平衡。如果它们不再遵循这种规律了,那么地球上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无法适应,万物自会荡然无存。(二)、时间回圈,产生变数那么,逢七必变该作何解释,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易经》的思维方式,世间万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到了第六步就已经功德圆满。具体可以对应上文提到的"六爻",还有人们常说的六六大顺之类。这六六大顺,就是希望每一步都能走得很好最后达到最好。而到了有"七"这个序数的时候,它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年、月、日,亦或者具体到某个时辰,如果这个"七"是起始点,那么时间继续往前走,碰到与"七"这个起始点的差距数时,就一定会产生变化。因此,人们将其看作成是一种变数,如果学习复卦就会发现七是运数。运者动也,如此就不受规律的限制会产生变化,因此人们也把七视作成是一种劫数。比如近代的"九一八事变",它是公历9月18日,而传统的中华历则是辛未年八月初七,这个变,并非是都往坏处变,有时也会是好事,细细想来,这并非是虚妄之谈。通过古代王朝的兴衰,就可参透其中之理。"周公恐惧流言日",在周公的治理下大周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一番盛世,此时为公元前1043年;七百年以后汉武帝横空出世,他北击匈奴又挞伐西域,是无可匹敌的民族英雄。正因为有他,才有了汉族这个称呼;再过近七百年也就是公元627年,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在今天的外国都将华人聚居区称为唐人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不仅是中国人发现了七身上的奥秘,就连西方人亦是如此。比如上帝创造世界,会在第七天休息,因此一周有七天,到第八天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三)、信则有,不信则无三生万物,是古人对阴阳和谐这种平衡的环境之追求,而逢七必变更多的则展现了古人对未知的"变"的恐惧,害怕它变,又害怕它变得不好。同时,它又不一定是那么的准确,虽然有些事情的确可以对上,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机缘巧合"。那么,在今天的人们应当如何看待"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这一千古不变的定理呢? 可以不信,但一定要敬。它们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即使没有那么准确,即使与现在的很多科学观点相悖但抛开其所谓的那一面不言,它们都是教人积极向上的。比如说"三生万物",这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又劝导人们一定要注重平衡。这个平衡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就像很多中医都不是治病更多的是调理,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循环来达到消除病症的目的;也可以是让人对自然心存敬畏之心,不能轻易破坏否则就是毁坏了阴阳平衡。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很多,而逢七必变,则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也令人学会了变通。

《易经》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如果只问矛盾,可以通过讼卦解出来,讼卦的意思是怎么处理矛盾的方法。而你不仅要问矛盾,更重要的是要问,能不能走到最后,所以,复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谈一下对于复卦的理解。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意思是:万物不会永远极尽剥落。上穷尽必复返于下,所以继之以《复》。所以说,复卦来源于万物去掉原来的“面具”后,所造成的矛盾。出现了种种矛盾后,怎么重返于正道,就是《复》要讲的内容了。比如说夫妻过了蜜月期后,恋人过了热恋后,各种矛盾出现了;怎么才能安然渡过难关,回《复》到一个较好的阶段,就是复要讲的内容了。 《复》之后就是《大畜》,可见,《复》的前面是困境,《复》的本身是变革,《复》的未来是收获。所以说,算是不错吧。铺垫了这么多,开始讲《复》卦吧。 《复》之于你们,应该是处于六五爻,或者是上六爻。因为你们已经是三十多的年龄了,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绝对的掌控能力,也就是说,你们的未来是掌握在你们的手中。 《复》的六五说: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经过考察,决定返回,可以无悔。 《象辞》说:经过考察,决定返回,可以无悔,意思是从内心用正道检察自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六五首先是说,你们能自己进行诚恳的反思于探讨;其次是说,你们的态度要持中,不要偏;再次,你们能找到一种让你们《复》于自然的办法。 我并不是说你们一定能在一起或者不能在一起,只是说,经过全面的思考与探讨,你们找到了你们未来的方向。当然,可以让身边的人给出些主意。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迷途难返,凶险,有灾祸。筮遇此爻,出兵打仗,终有大败,连累国君遭遇凶险,元气大伤,十年后还不能再举征伐。 《象辞》说:迷途难返遭遇凶险,这是由于君王违反君道。 上六最大的缺点是在于:没有节制,所以不能持中。比如说,明君都有敢于批评他的大臣,所以他们能约束自己,这就是持中。因为没有约束,所以,迷途难返。有矛盾时,谁都不愿意退一步,老是拿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解释。于是问题永远是问题,最终还是要出问题的。 你们结合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是属于什么情况,最终的结果就出来了。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 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 毕业 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 经验 、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 理性思维 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于是,我真正明白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它“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三次通读之后,最后的感悟太多,好像用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以下是我的具体感悟: 易学则是中国 文化 的缘起,是中华文明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了解易经、易图、易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易学思维的基本 方法 ,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结构和中华文明传承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分析成功、面对失败,有助于我们的生活、事业和人生规划,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分析未来、把握今天。 同样,易学在 企业管理 中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易经》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三者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 万事简易——简单如一 简单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资讯化、普及化,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结构、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 二 万事不易——不变应万变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城市、政党、、企业、团队、产业、市场等所有组织系统,构成其生命系统的构和规律,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64卦”等准数学模型,为研究系统组织结构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 万事变易——日新月异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就是变易,“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传”、“象传”、“文言”等,核心思想讲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为我们研究企业、团队等组织系统的生命周期,如何更好地把握变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作为人应当自强自立,既要进步又要学会进步,在进步中掌握规律以最佳的状态,借助外力去达到完美的结果。卦辞又说“初九,潜龙勿用”,这里的勿用不是没有用,而是要如何用,它告诫人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握最佳的时机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企业的发展道理相同,通过对企业架构的分析,确立管理模式,合理统筹员工。特别是在一个企业的初期,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未来趋势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要学会“潜龙勿用”,当时机成熟后才会“飞龙在天”大展宏图。 易即变革,易即创新,易即发展,易即和谐,大道自然。通过研习易学,我们可以在继承和回归易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科学思维、哲学思维的历史局限和知识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伦理、社会发展和生命运动的自然本源的易学思维、管理模式,进而探索自然管理法则,解析企业组织,建立全息的创新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组织变革、创新管理、危机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谐管理建立起新的理论平台,为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创新和发展,提供简单易行、科学实用的组织诊断和管理模型,为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战略管理工具。 读易经心得2 《 易经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 总结 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占卜术是关于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手段,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的理论宝典。 我们近代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主要源于西方。数理化是现代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科学表达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推导过程是用数学表达方式,用物理说明作用,用化学体现变化,并从规律和本质上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种方式即是抽象的,也是直观的。而这种推导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将事物越分越细,就像把整个科学归结为一片森林,然后细分为树木,再分为细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于在观察某件事物时,只看到了点而不能看到面一样。而我国易经的推理方法是归类推理。比如:震卦,为春天、方位为东方,五色为绿色、五味为酸,五行为木、五脏为肝胆、人体为手、人为长男、动物为龙、蛇;形状为长,为动等等,这些都有类比性。这样就可以找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学好易经首先要理解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古人所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希望广大的易学 爱好 者,能通过了解《易经》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把钥匙,打开这座伟大的哲学之门。 大多数人感觉《易经》晦涩难懂,而不掌握其入门要领,一辈子都很难开窍,即使能倒背如流也是枉然,这和学历、智商的高低没直接关系,而是需要人生历练和悟性。有句老话:熟读私书十年,不如明师一点。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层意识。简易就是说《易经》是经书中较为容易学习的一门理论,古代的时候,简单到无需文字解说即可运用。而为什么到今天很多人接受过高等 教育 都不能解读这本奇书呢?作为先知先觉者,为启迪大众,特将 学习心得 供奉于此,若得此易学法门点化,一日即可打开此方便之门。 学习易经的要点: 1.首先须明确《易经》是一本占卦的工具书,不宜像面对哲学和历史书籍样全文通读,至多看看目录、读读系辞,以方便明白纲领要略。学习《易经》要如同面对字典和对数表一样来面对这部天书,纲举目张。也就是说《易经》本是查阅的工具书,其学习步骤为:识卦、起卦、查卦、断卦、断爻、查阅经文,再以判断所测之事的吉凶结论。当基础运用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变卦、变爻、断六壬、夺四时这些较为高深的方法。 2. 占、象、数、理是学习易经必须掌握的四大法门。 即占卦、类象、术数、易理。 占卦的方法有:揲蓍法、铜钱法、方位法、时间法、身物法、数字法、笔画法、音域法、太极法等,且万事万物皆可起卦。 类象:如以乾卦代表天、父、健、马、首、西北,坤卦代表地、母、顺、牛、腹、西南。 术数:是指卜筮、占卜等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测人事之吉凶的法术。八卦的变化数有八八六十四种,每卦乘以六爻共计384种变化。五行的变化有相生、相克、相刑、相害、反生、反克、互生、互克、相合、比肩共计五十种关系,这是大衍之数的全部变化规律。 易理:是指客观变化前提下形成的阴阳普世规律。 3.理解阴阳八卦图示、符号、卦象。 4. 掌握卦象的由下至上的逆排和动爻的判断。 5. 理解五行分类和定性法则即生克制化法则。 6. 领会卦象、爻辞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可拘泥于经文事例。 7. 三不占原则:1.不诚不占 2.不义不占 3.不疑不占。 8、卦象爻辞不宜死记硬背,易书在手即可,反复练习孰能生巧。 读易经心得3 个人理解,易经是讲述各种背景下,个人与环境多次互动(博弈)的轨迹,重点是身临其境看过程,而非跳出当下论因果,更不是教人厚黑或下大旗;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爻动产生变爻的演化过程,各种关联点的推演,给我的启发是一种做事的平衡与节奏感;而阴阳、乾坤,我的理解是把一个系统内关联的各方从联动、反馈这个视角抽象简化,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策略”产生的思维过程,锻炼读者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所以忙总说 :“《易经》是一本值得一生来慢慢品味的书,常看常新,因为随着自己阅历经历不同,看到的《易经》是不同的,有1000个人,就有1000种易经。这是自己经历的缩影。不着急,慢慢品味吧。几年后,再看以前自己的体会,又会发现大量错误需要纠正。我是把它当成人生经验手册来看的。” 忙总一向不屑掩饰自己的好恶,文字犀利直白,于是【读易经心得】系列中,用来解释卦象的例子,却往往过于光彩耀眼,类似满月的光芒,遮掩了群星,这有利有弊,利的话,可以吸引注意力,让人印象深刻,引发读者跳出个人经历的局限,思考更多,包括 文章 中光与暗的交织本身,就很有意思,于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的; 至于弊的话,那就是一叶障目,有些网友只读例子可惜了,完全把忙总当体制内的信息源,简单以道德或功效或 其它 某种维度,来评价,引申例子,或为钓鱼故意歪曲,制造话题,不过是阻碍了自己的视野,简化再简化,不是读易,而是进入其它层面的思考了,类似讨论某个精彩的电影中,女主角漂不漂亮,男主角帅不帅,忙总说,“例子都是牵强附会的”,我的例子也是胡诌,看得懂就懂,看不懂也没办法解释; 【《易经》的辩证法,是非常精妙的,利用阴阳互相既对抗又合作,互相循环转变的特点,用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动态观,解释和构建了一个6维空间的离散变换群,解释了阴阳在不同空间位置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演化的可能。基本是穷举法,所以才有价值。】 -忙总语。 我感觉如果真要用实例来解释清楚卦象,需要把万千头绪同步推演(多维并行思维),文字是很难描述的,因为易经视角很独特,写文字和读文字的人,都在卦象中,坐标轴、参考系随时在变换,何来上下前后东西南北中?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想要丈量泱泱"大象",任何价值观或思维范式都要先松开一点,不要预设自己或彼方的立场,先凭直觉去整体理解,阅历不够或心不静,不能由点及面再扩展到更多维度,信息相互 编织 起来,是阅读不深入的。 上述解读,也是我对 “君子不器" 一词的理解。 能读到忙总的【读易经心得】系列,对于见识浅薄的我而言,是件很庆幸的事,因为忙总是活生生的一个人,通过阅读他毫无保留分享给大家的文章及直接的交流,一位我想象中的“忙总”在我眼前显现,我可以以他为坐标轴原点,于字里行间感受他的情绪,透过他的手指去看浩瀚星空之中,那经过他的思维与 想象力 格式化,于无序中显现的星座,为自己今后对易经的直接解读,打下基础。 后现代是反叛的年代,也是轻易就迷失自己的时代,“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忙总在【读易经心得】系列文章中,呈现出的宽广视野、深厚文化修养及内心坚定的自信,都让人佩服不已,这样的人,才是有底蕴去追求心灵上自由不羁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祝福忙总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读易经心得4 就我自己体会,《易经》是用拟象 思维方式 写成的,如果你具有拟象思维方式,读懂《易经》就毫无困难,无非是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如果你只有逻辑思维方式,那么《易经》你是不可能读懂的。 《易经》的要点其实就是简易,变易和不易。 简易就是认为世界的构成无非阴阳及其转化规律而已。 变易就是认为世界虽然变化多端,混乱无比,其实不过是错诸复杂而已。 成语 错综复杂就来自于《易经》。 伏羲创立的八卦体系,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 所谓错卦,就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而与它形成“错卦”关系的离卦初、上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所以互为错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气上也是完全相对的。(错卦又被称为反卦)例如: 乾性健,卦气向上--坤性顺,卦气向下; 震性动,卦气向上--巽性入,卦气向下; 坎性陷,卦气向下--离性附,卦气向上; 艮性止,卦气向上--兑性悦,卦气向下。 所谓综卦,就是把一个卦旋转180度,倒过来所形成的新卦,新旧两卦是互为综卦。乾、坤、坎、离这四卦的综卦就是本身,所以它们是没有综卦的,因此它们又称为八卦中的四正卦。 四正卦在《易经》体系中代表的是宇宙的四个方向。以“玄(天)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是乾和坤,分别象征天地;以“黄(地)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是离和坎,分别象征日月。 八卦中剩下的四卦就是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综卦关系;巽卦和兑卦形成综卦关系。 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的,后天卦的方位是地球的层次,这时四正卦指东、西、南、北四个主方向,分别对应震、兑、离、坎四卦;而后天四隅则是指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现在我们读的《易经》是周易,是周文王演化的,是八卦重叠而来的,所以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叠而成的。 复卦和杂卦是针对六十四卦体系来说的。 所谓复卦就是与八个单卦相区别的。三爻的卦称单卦,由两个单卦组成的六爻的卦称复卦。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十四卦体系的卦都是复卦。 复卦就是重复。是指上下卦由同一个单卦组成的复卦,所以这样的卦,也叫纯卦,这样的卦只有八个,所以又叫八纯。 与纯卦相对的当然就是杂卦,其他五十六个卦都是杂卦。纯卦秉承的是上一层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纯卦自然就是统领杂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纯为主体建立的八宫卦象体系。这也是《易经》宇宙规则气纯则贵,气杂则贱的体现。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体系下,综卦就是将一个六爻的复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换;五爻和二爻互换;四爻和三爻互换所形成的新卦。综卦的意义是指有着共同基础上的局部不同,错卦则意味着绝对的对立。所以六十四卦体系中大多数的对卦关系,都是综卦关系,说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数都是同中求异的矛盾。 只有乾(天)和坤(地)、坎(水)和离(火)、小过(雷山)和中孚(风泽)、大过(泽风)和颐(山雷)这四组卦因为各自没有综卦而以错卦的关系组成对卦。其实真正的错卦只是前两组;后两组属于错综结合卦。 而《易经》中代表世界变化状态的64卦及其384爻不过是阴阳因时,因地,因利的互相转换而已。 至于不易,是因为《易经》认为世界有基本不变的天道,那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阴阳循环,无限往复。所以生老病死,盛衰生长,都是这个天道的表现而已。 其实《易经》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例如为人,我们崇尚以诚待人,不自欺不欺人,心平气和;例如做事,我们崇尚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中正平衡,要自强不息,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要坚韧不拔,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 所以从《易经》的思想,自然发展出了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方法:中庸之道。 拉拉杂杂,东拉西扯写了不少字,可能有人会问你自己会什么? 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我会组织打群架。并熟练掌握了4个打群架不可或缺的技术: 1、优化技术:用各种可能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参与打群架的各单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等之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投入产出效率优化。 2、协同技术:用各种网络分工技术,通过对参与打群架的各单位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减少工作流程上下的延迟或等待,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3、组织技术:用各种流程设计技术,通过对系统过程的流程设计,把参与打群架的各单位分散的任务流程和模块,组装成可以顺畅运转的系统。 4、计划技术:可以把设想变成目标,目标变成一堆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变成一群可执行流程,流程变成过程化的可监控成果,最后把这些分散的成果组装成一个整体,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技术人员,当然拧螺丝比不上操作工,画设计图比不上工程师,但是我的价值是能够使一个系统组装起来,并正常运转实现预订目标。 这些废话跟读《易经》心得没直接关系,但是我个人认为有间接关系,因为《易经》包含了人最需要的整体观和大局观。所以我认为《易经》虽然不能教你做什么,怎么干,但是能够启发你怎么看,这个更重要,干具体事情毛主席不会比普通人强多少,但是看事情,却比大多数人强十万八千里。 其实怎么干很容易学会。因为完成任务,无非是把目标变成过程,把过程变成步骤,从数学角度而言,步骤就是算法。只是人由于精力有限,能够熟练掌握的无非几种而已。而熟练掌握几种具体做事情的方法,例如目标任务法,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法,不过只需要一年而已,而要形成自己看问题的系统思维模式或框架思维模式,可能得一生的不懈努力。读《易经》,可以使我们从高山到平原。 读《易经》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愚蠢。其实人是很难发现自己有多愚蠢的,倒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愚蠢。我们经常身披羡慕嫉妒恨为标志的最愚蠢马甲,招摇过市,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但是别人都知道。 对《易经》的理解,实际上是对人生的理解,所以必然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加,人生体验丰富,会不断变化。所以如果以后有精力和体力,这份读《易经》心得将不断补充,完善和修正。 读易经心得5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就有,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奇妙。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 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我们知道易经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跟爻辞,所谓算命其实是易经将世间所有情况统一归纳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为一个情景,然后对号入座,将你对应到某一卦中,再去详细分析该卦的卦辞。这里先强调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阴阳两面,也就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因为物极必反,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定。 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来,古云,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生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生八卦(天,风,火,泽,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绎成六十四卦,其实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分析每一个卦都应该将它分为上卦跟下卦两部分来看,例如乾卦,上下皆为天,为纯阳之卦,坤卦则为纯阴,但谦卦却是上卦为地,下卦为山,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象一下为什么了,可以任意发挥,但是要能自圆其说,所以说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来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会根据你的表述来判别,然后强硬地塞入卦辞里面,以示这是古人说的,来增强说服力。很多卦其实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济卦,既济卦,咸卦,丰卦等等,这里就不再列举了。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无界的天空。

复卦到底讲的什么

复卦 复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地雷复(复卦)寓动于顺中中卦象曰: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忧疑多,恩人无义反为怨,是非平地起风波。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坤)相叠。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动在顺中,内阳外阴,循序运动,进退自如,利于前进。《复》卦谈的是回复,实际上谈的就是改正错误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论述了回复的“亨通”、“无疾”、“无咎”;谈论了只要“不远复”, 便“无祗悔”;也颂扬了“敦复”的“无悔”;亦肯定了屡犯屡改的“频复” ;并特别提出与指责了凶险异常的、若“用行师”,则“终以大败”,若用 “以其国”,则有“君凶”亡国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复”。这种坦诚的改正 错误的态度,不要说出现在远在殷周之际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历代君王中,这一种见识与态度亦实属罕见的。��震下坤上� 复①:亨。出入无疾②,朋来③无咎:反复其道④。七日来复⑤利有攸往。�初九,不远复⑥,无祗诲⑦,元吉。�六二,休复⑧,吉。�六三,频复⑨,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⑩。�六五,敦复⑾,无悔。�上六,迷复⑿,凶,有灾眚⒀。用行师,终以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⒁。�注释:�①复: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迷途知返更正错误之卦。�②出入无疾:“出入”,走出去(指错)又返回来(指更正)。“疾”, 灾祸。此句指办错事又返回更正,这并没有灾祸。�③朋来无咎:“朋”,多次。“来”,亦即“复”。此句有如“六二” 爻的“频复,无咎”的含义,是说多次返复更正错误也无灾祸。�④反复其道:“反”,古同“返”。如《国策·卫策》“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 。”此句是说返回复归其正道。�⑤七日来复:“七日”并非一个特定日期,此句乃与“初九”爻的“不 远复”相对而言,实即“近复”之义。�⑥不远复:指返复更正错误的时间与空间没有拉的太长。�⑦无祗诲:“祗”(zhi指),乃出现之义。此句指不会出现后悔。�⑧休复:“休”,吉。很吉祥的返回复归。�⑨频复:频繁地犯错误又频繁地更正错误。�⑩中行独复:“中行”,不偏不倚。此句指不偏不倚的独立进行更正错误。�⑾敦复:诚实敦厚地进行更正错误。�⑿迷复:指对犯的错误执迷不悟,不愿更正。�⒀灾眚(sheng省):灾异。�⒁不克征:“克”,胜任。“不克征”,指不能胜任征伐的使命。��全卦内容:�此卦由雷下地上组成。�卦辞的“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第一句是说作为更正错误的返复之卦,它本身亨通。第二句是说一个人犯错误如同走出去而又能更正错误如同走回来,那就没有灾祸,一个人能多次犯错误又能多次更正错误,这也无有灾祸:这就是《复》卦的返回复归其正道的道理。第三句是说犯错误的时空只要不拉的太长,仅只有短短的七日便能更正复归,这样便利于前去办事。�“初九”爻辞的“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是说犯错误的时空只要不 拉得太远,便不会出现后悔,便是很大的吉祥。此一爻可以说是对卦辞后一句的重复。�“六二”爻辞的“休复,吉”,是说更正错误的返回复归一开始便呈现 出一种吉祥的兆头,那便很吉祥。�“六三”爻辞的“频复,厉;无咎”,是说一个人频繁地犯错误,又频 繁地更正错误,这样是很凶厉的;但毕竟能更正错误,故最终还不会有灾祸。�“六四”爻的“中行独复”,是说一个人要不偏不倚地独自更正错误。�“六五”爻辞的“敦复,无悔”,是说一个人更正错误,返回复归正道,必须要诚实敦厚地去做,千万不能自欺欺人,这样才能无悔。�“上六”爻辞的“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是说一个人对所犯的错误若执迷不悟,不愿更正,或不能更正,那就意味着凶险,那就要发生灾异。若这一种执迷不悟用于行师打仗,便必败无疑;若这一种执迷不悟用在治理国家上,君王必有凶险。一个国家若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出现国威不振,将会出现一个国家有十年不能胜任征伐的重任。易经重在变化 区区白话翻译不能表达易经的全部思想 仅为参考 楼主想学好易经 必须领悟“变化”的精髓

《易经》中3个卦的育儿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近期,正在跟随学习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智慧》,感悟颇多,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些卦给予了我深刻的教育启示,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 正如万事开头难,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慎始,所以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名母亲,在教养子女方面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父亲要多。而通过易经的学习,更是对如何教育有了明彻的观念!以下就是关于近期学习的一些体会。 01 蒙卦: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说起孩子教育,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易经》的山水蒙卦,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意思是说不是老师去求小孩要好好学习,而是小孩来求老师,他来问的时候,老师才给他答案,否则老师一直教,他却越学越烦,越来越讨厌学习。 想起我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总是希望遇到优秀的老师,把他所知道的全都教给我。有了孩子以后,再把学到的东西全都灌输给孩子。 而这个卦的启示颠覆了我的观念,也意识到自身的所有特长实际都从自己的爱好来的。因为爱好,所以主动。 比如,从小就喜欢数学,看到数字及算术思维就很感兴趣,自主去学习,甚至先设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看老师的观点,如果不一致,再去问老师,所以我的理科相对于其他科目一直都名列前茅。 而对地理等文科不感兴趣,老师所要求背诵抄写等分配等任务,自己总是很被动甚至反感,以致现在这些方面都学的不好。 而此次疫情宅在家里读《论语》《道德经》等书籍,也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差别,突然激发了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产生了主动性,这时才明白了蒙卦教育的原理。 蒙卦上卦是山,下卦是水。泉水是有源的,但它被水挡住了,而水要自己有意识找出出口,跨过眼前山的阻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我的小孩也是喜欢问东问西,问的问题天马行空,其实都是他自己在解蒙,家长和老师要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蒙卦的第一爻的爻辞说:发蒙,利用刑人。意思说一个人光用权力、那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家当做参考目标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影响,也就是以身作则。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启蒙参考的第一人,我们的言行更为重要。 02 小蓄卦: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以小养大 高中学生物时,有个词叫印随。就是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 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甚至是一生。 想到这些,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言行,并坚持下去 ,孩子才会更好地被带动,也逐渐收敛平时对小孩的呵斥和直接说教。 同样,《易经》的小蓄卦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从小开始。它的宗旨是一定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以小养大。 中国人自古就有储蓄的习惯,生活中多一点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而金钱、物质的诱惑威力很大,不恰当理财观念和追求财富必将给自己带来灾祸。 它的初九爻、九二、九三爻构成的下乾卦就是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一步一步靠近金钱的诱惑,受到物质的引诱时,他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初九爻辞,复自道,何其咎?吉。我们想到,人类对金钱财富,一开始的观念就是错的,需要赶快调整过来,才会没有咎,没有后遗症。 九二的小象,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九二受到六四的牵引诱惑,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做,虽然自己做错了,看到初九曾经的教训,受它牵引,又返回正道。 这样我们就知道,人是习惯性动物,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使之具有正确的生活观念,比长大一直打他,一直给他刺激要好的多。 而若不能早点制止诱惑和不良驱使,就会走到九三、九四那样夫妻反目,拼到流血甚至去坐牢就为时已晚。而财富本无罪,问题出现对财富的使用是否恰当。 初九很快能改变,九二相当困难;到了九三,那就糟糕了。 有个小学时的同学,到现在本该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可是仍旧天天无所事事。 小时候家庭经济比较好,花父母的钱习惯了,后来家道中落破产,自己却不知道上进,到处借钱吃喝挥霍,最后欠了一屁股账,被送进了牢房。可想人到了这种地步,想救他都难了。 所以我们知道只有一个答案,越早形成正确的观念,越早培养良好的习惯,越吉祥。 而小蓄卦大象,“君子以懿文德”又告诉我们,人除了物质,还有精神生活,“懿文德”比积蓄物质更重要。 物质是小,精神是大。因为物质迟早不见,精神却可以永久流传,而精神和品德的培养,更是需要从小培养。 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指引我们成年后的言行,控制不良欲望,减少很多隐患。这也是我下面要分享的第三个感悟。 03 坤卦:要化隐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坤卦初爻叫作履霜坚冰至。假如自己踩到霜,我们就知道霜如果不清除的话,迟早会结成冰,而铲除霜很容易,只要一点点热气它就不见了,阴就变阳了。 坤卦的初六如果变成初九,就变成了复卦,叫做一阳来复,整个情况就不一样了,但如果不铲除那个霜而等它结成冰,就很难了。 所以遇到事情一定要趁早防范,不要到时候才后悔。 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事情开始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它将来会怎么样。 看到小孩一点坏习惯,就要想到履霜坚冰至,坏习惯如果不趁早改的话,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想改也改不了了。 之前看报道说,美国中学生杀人的案例,大多是源于孩童时期喜欢玩的电子杀人游戏,游戏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杀。 看一个杀一个,看谁杀的快,看谁杀的多。小孩玩多了这样的游戏,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又无人制止,导致成年后犯下如此的罪行。 而是人都会犯错,一个没有经过很多的过错的人,是不会成熟的,犯错不怕,知错能改就好了。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一开始就告诉他,做错了没关系,哭没有用,后悔也没有用,把责任推给别人更是推不了,要吸取教训才是最要紧的。 总之,通过易经的学习,发现小孩的教育并没有想象那么难。 逆境中人往往奋发,提高自己走向成功;太安逸了,就难免腐化犯错,就需要修理治理。 否极泰来,泰极否来都是往复循环的过程。所以不必要害怕孩子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而且,还发现易经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论出于多么艰难的处境,它总是对为人们给予激励,告诉人们只要反省完善就会走向吉祥,而无论多么顺利,它又告诫人们要注意避免隐患。 我想这对于教育孩子同样有着重大意义,警示他们更是警示父母,逆境,多鼓励孩子,顺境,告诉他们居安思危,在成长路上奠定一生基础!

易经的智慧全集的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圣人伏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画出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种卦象,即通常所称的“八卦”。之后,再历经周文王与孔子,“易学”体系渐趋完备,被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时至今日,注易之书籍,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有从象数方面来描述的,也有从义理来阐述的,而《易经的智慧全集》通过对《易经》中有关人生的阐释,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人们掌握处世的智慧。《易经的智慧?集》由蒋大伟编著。

返回顶部